小马智行Robotaxi车辆突破500台:Q2获BG等至少14家长线基金增持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IPO早知道 3267阅读 2025-08-12 21:56


Robotaxi商业化进展和技术壁垒被投资机构长期看好。

据IPO早知道消息,小马智行(NASDAQ: PONY)于8月12日美股盘前披露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未经审计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小马智行二季度总营收1.54亿元人民币(2150万美元),同比增长75.9%,环比增长53.5%。其中,小马智行二季度Robotaxi乘客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3倍,Robotaxi车辆总数已突破500台,预期年底超1000台。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多家投资机构最新披露的13F文件(机构投资经理持仓报告),小马智行在第二季度获得了柏基投资(Baillie Gifford)、日本日兴资产管理(Nikko Asset Management)等至少14家国际长线资金的大幅增持,这表明了小马智行的Robotaxi商业化进展和技术壁垒被投资机构长期看好。

小马智行创始人、CEO彭军表示:“二季度Robotaxi业绩强劲,第七代Robotaxi量产计划和商业落地正在顺利推进,我们非常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实现千台车队规模目标。我们的多款第七代量产车型已在北上广深开跑,累计测试超200万公里,在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方面表现出色,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我们的技术实力得到充分印证,不仅为公众提供了独一无二、令人难忘的无人驾驶打车体验,也是上海首家在浦东推出全无人Robotax收费运营服务的企业。同时我们也将自动驾驶产品和技术带到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在迪拜、韩国、卢森堡等地取得突破进展。在2025最关键的下半年,小马智行全面推进规模化落地并提速商业化引领全球出行产业变革。”

加速商业化和量产落地进程
非常有信心在年底实现千台Robotaxi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稍早些时候,两家国际大行均强调了对中国Robotaxi行业的看好——其中,巴克莱的分析师团队指出,当前中国Robotaxi行业的发展阶段相当于2015年-2016年的电动汽车市场,将在未来五年迎来加速增长;瑞银的报告同样指出,中国Robotaxi行业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前夜,一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即将被激活。

要想在这一“蓝海市场”迅速抢占份额,当务之急无疑是快速提高量产能力和运营能力。

而之所以小马智行能够在第二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尤其是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大幅增长,也正是得益于其用户覆盖范围的扩大、一线城市用户的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运营车辆规模增长。

事实上,自6月起与北汽、广汽的合作启动第七代Robotaxi量产,已完成产能爬坡并进入稳态生产,在两个月内生产超200台Robotaxi车辆,小马智行Robotaxi车辆总数突破500台。

彭军强调,非常有信心在2025年底实现千台Robotaxi目标。

目前,小马智行是国内唯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服务的公司,一线城市运营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


在用户增长方面,针对不同客群优化定价及运营策略,Robotaxi注册用户同比增长136%,用户粘性与运营效率提升。近期,小马智行在北京、广州、深圳、韩国首尔均开展7×24小时自动驾驶测试,并在广州、深圳上线24小时Robotaxi打车服务,因覆盖深夜时段出行需求而备受用户好评。

在前不久举行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小马智行亦为大会观众提供了真实、可用、流畅的无人驾驶打车体验和服务,进一步印证其L4级技术成熟度和领先性。据了解,小马智行在多家参会的L4自动驾驶企业中,唯一做到打破固定路线演示、开放全无人驾驶打车服务,并在台风“竹节草”带来极端暴雨中成为唯一维持运营的Robotaxi服务商。几天后,上海市首个全无人Robotaxi收费服务在浦东地区上线,由小马智行推出,引发网友和市民的热情打卡。


此外,小马智行第二季度在中东、欧洲和亚洲持续发力全球化布局——中东方面,小马智行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战略合作,2025年实现首批Robotaxi路测,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欧洲方面,小马智行6月率先在卢森堡伦宁根市(Lenningen)启动测试并计划扩展至更多地区;亚洲方面,小马智行已取得韩国颁发的国家级别自动驾驶测试许可,4月起首尔江南区的测试拓长至7×24小时测试,能够娴熟应对韩国最繁忙、复杂的城市路况。

Robotaxi单位经济模型显著改善
成本快速下降、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当然,除了市场规模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是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小马智行CFO王皓俊表示,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证明了可规模化、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通过优化“人员-车辆”远程运营比例、降低车辆的保险成本,公司Robotaxi单位经济模型(UE)改善显著。2025年第二季度,小马智行经调整研发费用为3.16亿元人民币,在产线、物料、人员建设上加速第七代Robotaxi生产和商业落地。“随着第七代车型量产落地进程加速,公司正处在商业化全面提速阶段。”

根据瑞银的预测,领先的Robotaxi公司最早可在2026年实现单车层面的盈亏平衡,这其实与彭军早前的推演相仿。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核心的驱动因素在于成本的快速下降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在成本端。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为 L4 级自动驾驶量产精心设计,设计寿命长达10年60万公里——该系统方案100%采用车规级零部件,覆盖从线束、连接器到固态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等零部件,这也是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Orin-X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全车规标准使得第七代自动驾驶硬件套件的生产物料(BOM)成本迅速下探,较上一代大幅下降 70%。同时,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车型大部分已经做到了前装,这样就会使得成本更低、质量更好、集成度更高,具备高度集成和通用性。


在运营效率端。小马智行已拥有全球Robotaxi公司中最多的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涵盖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锦江出租、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等,规模和数量远远领先行业,为Robotaxi车队和服务大规模落地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

此外,小马智行的多款第七代Robotaxi车型顺利通过多地严苛复杂的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标准和测试要求,获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L4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第七代车型已在四大一线城市开启公开道路上累计测试超200万公里,在城区、高速场景以及极端天气和工况下,充分验证其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小马智行创始人、CTO楼天城认为,这样的领先地位背后是小马智行已具备成熟的“全无人驾驶”和“规模化落地”能力,“我们不仅将完成千台的数字目标,更要为Robotaxi产业爆发式增长打好根基——包括最严格的工程实践、可靠稳定的自动驾驶软件算法以及由PonyWorld世界模型赋能的强大技术泛化性。”

获多家国际长线资金大幅增持
市值具有巨大重估潜力

不可否认的是,Robotaxi是一个“长皮厚雪”的赛道。即使小马智行这样的头部企业,也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来确保技术领先性、即牺牲短期利润来换取长期竞争优势与增长潜力的阶段。这不只在Robotaxi领域,在绝大多数硬科技领域都如此。

截至二季度末,小马智行现金等价物及长短理财投资为53.56亿元人民币(7.48亿美元),现金储备较为充裕。

得益于商业化进展和技术壁垒,根据多家投资机构最新披露的13F文件,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期间获得多家国际长线资金大幅增持。其中,曾以长期持有特斯拉闻名,并曾成功投资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龙头企业的英国老牌资管机构Baillie Gifford新建仓位7,137,437股;日本日兴资产管理(Nikko Asset Management)同步建仓291,539股,持仓占比均跻身流通股重要股东之列。

彭博社截至8月11日汇总的分析师评级显示,小马智行获得8个“买入”评级,未出现“卖出”或“中性”评级。

此外,小马智行在今年6月还成为了首个也是唯一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自动驾驶公司,标志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受主流投资认可,并吸引ETF基金、对冲基金、长线投资者的投资,显著提升股票流动性。

瑞银的报告指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当前小马智行等中国Robotaxi企业的市值与海外同样存在较大差距——Waymo最新一轮的投后估值为450亿美元,而瑞银对特斯拉Robotaxi业务的估值则高达3500亿美元。

换言之,鉴于中国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Robotaxi市场规模以及领先的技术应用,一旦商业模式被验证,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这意味着,小马智行等头部企业的估值有望获得重估。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相关标签:

基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