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15日 9:55,$港股医疗ETF(159366)$涨超2%,成分股京东健康(6618)涨超10%,为该ETF第二大成分股,占比超10%。
流动性方面,港股医疗ETF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8月14日,港股医疗ETF近1月日均成交2.92亿元。
消息面上,京东健康收入持续超预期 ,AI赋能医疗健康生态闭环建设加速。
收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353亿元,增长24.5%, Q2收入实现186.45亿(+23.67%)再超预期。收入、盈利飙升。
AI赋能医疗健康生态闭环建设加速:
“医、检、诊、药”一体化服务闭环:公司持续推进线上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围绕皮肤、精神心理、中医、肿瘤、男科等专科深化服务场景,实现从线上问诊到药品配送的全流程服务整合。护士到家服务扩展:通过京东护士到家业务,服务项目扩展至7大类64项,覆盖居家护理、康复护理等领域,强化到家服务生态体系。AI京医系列产品发布:涵盖AI医生、AI药师、AI营养师、AI心理咨询师等多个专业智能体,并推出医生数字分身及AI诊疗助手,推动健康管理服务智能化。医院全场景数字化合作: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打造门诊患者服务流程闭环,累计服务患者超220万人次,体现AI在医院端的应用进展。即时零售服务扩张:京东买药秒送服务链接超20万家药房,线上医保支付覆盖近两亿人口,提升购药便捷性和服务覆盖率。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配合《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治等服务场景落地,满足新兴健康消费需求。联合头部药企打造创新标杆:与诺和诺德、罗氏等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围绕肥胖症、糖尿病、流感等疾病构建一站式诊疗服务体系。
此外,在AI医疗应用方面,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担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的任务。该基地以“聚焦临床科研、破解行业痛点、构建生态标杆”为核心定位,致力于打造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
近年来,AI正加速赋能医疗健康领域,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不过,在临床科研应用层面仍存在一些瓶颈: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孤岛”现象,制约模型优化;关键设备与标准体系自主化程度不足;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实验室成果难以对接临床需求,在重大疾病精准诊疗等环节亟待突破。
华福证券对AI医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指出AI医疗依托互联网与数据,将推动诊疗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模式。虽然当下AI医疗仍面临数据壁垒等挑战,但在未来可通过“AI+边缘计算”下沉基层及“监管沙盒”来加速创新,实现技术真正的普惠化与精准化。
AI医疗在CRO企业中也深入应用。不久前CRO企业晶泰控股就AI药物发现平台与DoveTree签订合作协议,获得5千万美元首付款及近60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在AI技术赋能下,企业药物发现效率获得到大幅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港股医疗ETF(159366)$汇聚内地稀缺的特色医疗细分龙头,差异化布局AI医疗+CXO+创新药械,产品为纯港股通ETF,支持T+0交易。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