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A股市场半导体概念持续火热。8月14日,“半导体大牛股”寒武纪 - U(SH688256)继续上涨,股价一度大涨12.42%,冲至966.8元。截至8月15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收于923.7元,市值为3864亿元。
早在今年4月,寒武纪发布了《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简称“ESG报告”),这是其首次发布该类报告,并公布“范围二”碳排放数据。“范围二”碳排放数据指企业由购买的能源(包括电力、蒸汽、加热和冷却)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数据。
数据显示,A股半导体行业182家企业中,75家发布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为41.2%,市值TOP10企业中有8家发布ESG相关报告,但仅有1家公布ESG报告独立鉴证声明。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表示,国内半导体行业以“自给自足”为主,需求端驱动力不足,导致整体ESG管理深度和披露质量落后于国际供应链标准。未来,只有终端品牌将ESG绩效纳入采购前置条件,国内半导体企业才会加速提升ESG管理和信披水平。
寒武纪此次发布的2024年度ESG报告共计42页,涵盖合规治理、科技创新、生态共建、人才发展、绿色运营及社区公益六大部分。报告显示,合规经营、创新研发及产品质量是公司关注的重点议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天石强调,寒武纪以科技创新为立身之本,坚持自主创新。2024年,寒武纪研发投入10.72亿元,新增获得314项专利授权,研发支出占比91.3%,位于A股半导体行业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寒武纪首次发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此前2022 - 2024年发布的是“社会责任报告”,且此次报告不仅更名,内容也进行了升级,基于国际标准扩充内容,建立重要性议题矩阵,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响应。施懿宸认为,报告更名源于监管政策要求,企业需据此调整披露框架,与ISSB标准接轨。
数据及隐私保护是寒武纪2024年度ESG报告重视的议题之一,相关内容收录在治理章节,截至2024年底,寒武纪未收到与侵犯客户隐私和丢失客户资料有关的经证实的投诉。
此外,寒武纪首次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详细数据,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主要能源消耗为外购电力,属温室气体间接排放(“范围二”)。A股半导体行业市值TOP10企业中,8家公布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两家只公布“范围二”碳排放数据(包括寒武纪和海光信息),3家公布了“范围三”碳排放数据。“范围三”碳排放数据指公司产业链、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不包括范围二)。
施懿宸指出,温室气体披露是监管关注重点,未来要求会更细化,只披露“范围二”不够。“范围三”对半导体企业尤为关键,可先从商务差旅等可控环节入手,逐步扩展至核心供应商的碳排放,最终实现全供应链覆盖。
在A股半导体行业市值TOP10企业中,只有兆易创新公布了ESG报告独立鉴证声明。寒武纪在报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出具了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外部审计出具了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施懿宸分析,取得第三方鉴证可满足监管合规,为ESG报告背书,增强投资者与供应链伙伴信任,降低后续融资成本及监管问询风险,鉴证机构需具备国际认可资质。
“ESG行动派”数据平台显示,A股半导体行业市值TOP10企业的ESG评级都在B级(包括B - 、B及B + )以上。施懿宸强调,目前国内半导体企业的ESG压力主要来源于终端品牌方,而非本土监管,下游手机品牌及新能源车企尚未对上游半导体厂商提出与国际水平同等级别的温室气体核算、ESG评级或第三方鉴证要求。未来,只有终端品牌将ESG绩效纳入采购前置条件,国内半导体企业才会加速提升ESG管理和信披水平。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