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期分红尚且缺位,青农商行火速否决股东三季报分红提案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3708阅读 2025-08-20 14:33

青农商行(002958)股东近日提出一份银行业鲜见的分红提案:建议连续三年实施三季报现金分红,这一方案因远超当前行业实践,对于青农商行来说算是过于超前的激进尝试。

8月19日,青农商行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决定不予将股东提交的“连续三年实施三季报现金分红”临时提案提交至即将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事件源于8月18日,同发裕(深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份提案。该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代表3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及11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股超3%),向青农商行提交《关于连续三年实施三季报现金分红的临时议案》,请求在8月28日召开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中增加审议该提案。

提案提出,2025年至2027年,以各年度三季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基数,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且三季报分红可抵扣当年或后续年度分红义务,同时授权董事会负责具体实施及调整。

对此,青农商行董事会于8月19日召开第五届第十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不予提交该提案的议案。

董事会表示,提案存在两处违规:一是违反《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中“下一年中期分红授权应由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的规定;二是提案设定分红比例下限并授权董事会制定具体方案,而根据监管要求,董事会仅能在股东大会审议的比例上限范围内制定方案,无权基于下限自主决定分红细节,故提案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

中期分红缺位,三季度分红更像纸上谈兵

从青农商行近五年分红明细看,2021年至2024年的中期均为“不分配不转增”,无论董事会决议还是后续流程,均未实际开展中期分红,仅在年度维度尝试分红(2022年年度甚至未分红)。

这种“年度单轨制”的节奏,与国有大行、优质股份行与城农商行稳定推行的中期分红具有较大落差——连中期分红机制都未建立,探索三季度分红的基础更无从谈起。

企业分红能力与盈利水平存在直接关联,青农商行近五年的经营业绩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其分红策略。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该行2021年以30.7亿元创下历史峰值,2022年出现24.4%的同比下滑至23.2亿元,2024年虽回升至28.6亿元,但仍未恢复至历史最高水平。营收端的波动更为显著,2022年营业收入打破此前连续增长态势,出现3.4%的同比下滑;2024年营收110.3亿元、同比增长6.9%的背后,是净利润率从2020年的31.1%持续回落至25.8%,反映出盈利质量面临一定压力。

这种业绩波动使得该行在分红决策上更趋谨慎。

2020年,该行在实现29.6亿元归母净利润的基础上,现金分红8.3亿元,支付率为28.2%;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至30.7亿元,但现金分红降至5.6亿元,支付率18.1%,为近10年最低水平;2022年因业绩承压选择不进行现金分红;2023年、2024年支付率虽逐步回升至21.6%、23.3%,但与行业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若探讨青农商行开展三季度分红的可能性,需从机制基础、战略导向等维度综合分析。在机制层面,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相关要求,中期分红需经年度股东大会授权,而青农商行目前尚未实施过中期分红,意味着其内部在“非年度分红”的决策流程、程序设计等方面可能尚未形成成熟框架。三季度分红作为介于半年报与年报之间的特殊安排,其时间窗口的特殊性对机制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短期内突破现有机制约束的难度相对较大。

从战略态度来看,历史分红行为显示该行对利润分配持偏保守立场。无论是2022年的暂不分红,还是2021年支付率的显著下调,均体现出在业绩波动期优先选择留存利润以补充资本或应对潜在风险的倾向。这种战略选择与三季度分红所倡导“提升市场活力”政策导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协调空间需要磨合。

三季度分红探索尚需时日

尽管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探索多元化分红模式,但当前A股上市银行的分红节奏仍呈现显著的双轨制特征:以半年度(中期)和年度分红为主流,第三季度派息案例屈指可数。截至目前,沪农商行(601825)与重庆银行(601963)是明确实施过三季度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但两者的案例均属行业特例,尚未形成普遍趋势。

具体来看,沪农商行在2021年10月公告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拟以总股本96.4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2.6元(含税),合计派息25.1亿元,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32.7%,该方案于当年12月实施;受2024年新“国九条”政策驱动,重庆银行则在2024年10月公告三季度分红方案,以总股本19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1.66元(含税),合计派息5.8亿元,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13%,并于2025年1月完成实施。

2024年以来,A股上市银行分红频次加速向“中期+年末”双轮模式迭代。据统计,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构建半年报+年报双时点派息机制,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优质城商行、农商行(具体来说:国有大行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6家;股份制银行覆盖平安银行(000001)、中信银行(601998)等;城商行囊括南京银行(601009)、杭州银行(600926)等;农商行包含沪农商行(601825)、渝农商行(601077)等)。

从实践路径看,六家国有大行率先示范,均实施了中期分红,如工商银行(601398)2024年中期派息511.1亿元,年末再掷587亿元,全年1097.7亿元分红占归母净利润30%;股份制银行同步跟进,招商银行(600036)、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5家银行半年度或年度集中派息成标配;城商行中,江苏银行(600919)、上海银行(601229)、南京银行等9家城商行也首次试水中期分红;农商行领域,目前仅沪农商行、渝农商行、紫金银行(601860)3家完成中期分红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23家银行已实现“一年两派”突破,但名单内所有机构均未涉足三季度分红,这一中间时间窗口的派息探索仍处行业空白。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