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22日 14:10,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上涨0.99%,成分股趣致集团(00917)上涨5.00%,东方甄选(01797)上涨4.89%,美图公司(01357)上涨4.75%,金山软件(03888)上涨4.05%,快手-W(01024)上涨3.97%。港股互联网ETF(159568)上涨1.07%,最新价报1.88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8月21日,港股互联网ETF近1周累计上涨0.49%,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流动性方面,港股互联网ETF盘中换手47.19%,成交1.53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8月21日,港股互联网ETF近1年日均成交1.92亿元。
【事件/资讯】
1、8月21日晚间,快手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其中,Q2实现收入350.4亿元,同比增长13%;经调整净利润56.81亿元,同比增长20.1%,经调整净利润率16%,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此外,快手AI产品“可灵”Q2录得2.5亿元收入,上半年收入累计达4亿元;可灵全球用户数超4500万,近4个月用户数增长1倍有余。
2、同日晚间,哔哩哔哩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净营业额143.41亿元,同比增长21.6%;上半年净利润、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08亿元、9.23亿元,同比均实现由亏转盈;毛利率连续12个季度环比提升,日活跃用户达1.09亿,创历史新高。
【机构解读】
哔哩哔哩与快手均为互联网内容平台头部企业,二者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均实现超预期高增速,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业务创新与多元化拓展:
快手方面,AI产品“可灵”加速商业化落地,已形成明确收入贡献,成为业绩增长新引擎;
哔哩哔哩方面,一方面坚持优质原创内容创作以稳固用户基本盘,另一方面在游戏、广告、增值服务及IP衍生品领域加速多元化布局,同时积极推进AI技术应用,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相关ETF】
港股互联网ETF(159568)
该ETF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指数成分股聚焦港股通范围内从事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从权重分布来看,昨日披露财报的快手、哔哩哔哩分别为该ETF第7、第9大权重股,权重为3.13%、3.04%。
当前,头部互联网企业业务增长势头强劲,业绩兑现能力突出,“强者恒强”格局有望延续。短期市场逆风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优配置窗口,该ETF长期配置价值备受关注。
截至8月21日,港股互联网ETF近6月净值上涨1.15%。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8月21日,港股互联网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0.31%,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24.85%,涨跌月数比为10/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62%,月盈利概率为60.11%,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100.00%。
截至2025年8月15日,港股互联网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80。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8月21日,港股互联网ETF成立以来相对基准回撤4.70%。回撤后修复天数为133天,在可比基金中回撤后修复最快。
费率方面,港股互联网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8月21日,港股互联网ETF近半年跟踪误差为0.039%,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从估值层面来看,港股互联网ETF跟踪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23.17倍,处于近5年17.65%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5年82.35%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港股互联网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30家涉及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互联网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腾讯控股(00700)、阿里巴巴-W(09988)、小米集团-W(01810)、美团-W(03690)、美图公司(01357)、金蝶国际(00268)、快手-W(01024)、京东健康(06618)、哔哩哔哩-W(09626)、商汤-W(00020),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0.94%。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产品:港股互联网ETF(159568)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