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程孟瑶
上世纪90年代,王剑峰父亲经营的一家汽车紧固件小厂陷入困境,毕业于杭州美院的王剑峰毅然接过父亲的担子,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大胆的资本运作,将这家小厂转型为如今的均胜电子(600699.SH),王剑峰也成为资本市场著名“并购王”。
从2011年推动均胜电子借壳上市,到2022年旗下均普智慧(688306.SH)独立IPO,2024年拿下香山股份(002870.SZ)控股权,王剑峰已手握3家上市公司。2025年,王剑峰家族以115亿元的财富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
拿下香山股份控制权之后,均胜电子迅速亮相港交所,试图完成“A H”双平台资本布局。但因未在6个月内完成上市流程,招股书于2025年7月16日失效。三周之后,均胜电子二次递表,表现出对资本的渴望。
迫切赴港上市背后,是均胜电子300亿并购扩张留下的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4月底,均胜电子总负债46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9.8%,超过近五年年末负债率。
据中报披露,截止2025年6月底,均胜电子负债率69.46%,尽管依然在近年高位,但相较两个月前,已下降0.34个百分点。
为了展示对均胜电子的信心,今年4月,均胜电子披露了高管增持公告。根据增次计划,均胜集团预计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高于1亿元;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预计合计增持金额为1000万元。
截止7月11日,均胜电子控股股东均胜集团及包括实际控制人王剑峰在内的8名高管,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32.97万股,占比0.0944%,耗资约2056.69万元;王剑峰等高管合计增持73.57万股,占比0.0522%,投入约1255.93万元。本次增持计划时间已过半。
股价方面,截至8月27日收盘,均胜电子报21.00元/股,盘中创出近三年以来新高。相较增持计划公告当日收盘价14.88元/股,股价涨幅超过40%。
01
“并购王”王剑峰
均胜电子前身为辽源得亨,历史可追溯至均胜集团于2004年创立的汽车零部件业务。
2007年,上市14个年头的辽源得亨(证券简称:*ST得亨,代码:600699)因连续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0年1月,又因资不抵债被吉林银行申请重整;由此与均胜集团产生交集。
均胜集团由王剑峰于2001年创立,截至二次递表,王剑峰通过均胜集团间接控制均胜电子37.17%股份,加上直接持股2.54%,合计控股39.71%。
时间回溯至2010年8月,已经“戴帽”的辽源得亨与均胜集团订立重组框架协议,根据当时的重组协议,均胜集团需要向辽源得亨注入净资产不低于8亿元的汽车零部件资产。
2010年11月均胜集团收购辽源得亨约21.83%的A股股权。2011年4月,均胜集团又以辽源得亨的名义定增8.87亿元,收购了均胜集团当时汽车零部件业务运营实体的控股权,同年12月,均胜电子完成借壳上市,由均胜集团和其他A股股东分别持股54.39%、45.61%。2012年3月,辽源得亨更名,股票简称随之改为“均胜电子”。
成功借壳辽源得亨,也成为王剑峰资本版图扩张的起点,随后王剑峰多次借助均胜电子进行并购,包括多次进行跨国并购,布局全球化。
2012年,均胜电子成功以16亿元完成对德国普瑞的并购,获取德国普瑞的技术基因;2014年现金收购德国群英,获取高端方向盘与内外饰功能件总成业务;2016年大手笔收购美国KSS,切入汽车安全领域;2018年,整合日本高田公司核心业务和资产,完成汽车安全业务的全球布局。
A吃A并表香山股份
王剑峰最近一次操刀的并购是并表香山股份(002870.SZ),他也再次展露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2020年-2023年间,王剑峰分步将子公司均胜群英控股权(股权占比63%)出售给香山股份,助其成功转型新能源汽车领域。2023年7月,均胜电子通过协议转让首次获得香山股份的部分股份,之后,又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耗资9.8亿元累计增持香山股份约3178.7万股,对应其总股本的24.0673%,交易完成后,均胜电子凭借持股优势和董事会控制权,正式成为香山股份控股股东,王剑峰成为实际控制人。
香山股份的核心业务为智能座舱功能件,不过与均胜电子主要布局座舱域控不同,香山股份的智能座舱产品涵盖空气管理系统和豪华饰件两大领域。
并购完成后,王剑峰身家也水涨船高,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王剑峰家族以115亿元的财富位列第2295名。除了均胜电子和香山股份,王剑峰还手握2022年独立IPO上市的均普智慧(688306.SH),共3家上市公司。
Wind数据显示,均胜电子上市以来累计募资466.07亿元,但去年8月,均胜电子时任实控人王剑锋,财务总监李俊彧,董事会秘书俞朝辉三人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公告显示,根据宁波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4〕30号,以下简称《决定书》)查明的事实,均胜电子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方面,有关责任人在职责履行方面,存在违规将募集资金划转至一般户;募集资金用于非募投项目支出;以自有资金代垫募投项目合作方应支付的募集资金;三项违规行为。
300亿并购和468亿元负债
据招股书和公开资料粗略统计,上市以来均胜电子累计发起了11起并购,总金额超300亿元,平均投资回报周期约7-9年。
连续收购让均胜电子的总资产从2012年的51.66亿元,上涨至2024年末的641.66亿元,同样水涨船高的还有均胜电子的商誉。2022年-2024年均胜电子的商誉分别为54.21亿元、55.47亿元、72.16万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均胜电子商誉约73.02亿元,占同期非流动资产的20.37%,累计减值损失22.81亿元。
均胜电子表示,2024年商誉走高主要是当年12月18日并表香山股份所致。控股香山股份之后,2025年1月均胜电子首次叩响港交所大门,但因未在6个月内完成上市流程,招股书于2025年7月16日失效。三周之后,均胜电子二次递表,表现出对资本的渴望。
“并购-融资-再并购”的模式让均胜电子迅速壮大,但也给均胜电子带来了一定的债务影响。2022年-2024年,均胜电子总负债分别为364.1亿元、377.6亿元、443.2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3%、66.4%、69.1%。
对于负债的变化,均胜电子归因于贷款及借款增加,公司利用低利率负债增强流动资金及支持公司的业务需求,包括增持香山股份、股份回购、再融资、生产扩张及海外业务。截至2025年4月底,均胜电子总负债攀升至468.0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9.8%。
高额的负债伴随着高额的利息支出,2022年-2024年,均胜电子利息支出分别为9.32亿元,11.21亿元,11.30亿元;而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亿元,10.83亿元、9.60亿元,这意味着利息支出甚至超过了归母净利润,直接侵蚀公司利润和现金流。
截至2025年4月30日,均胜电子短期借款规模合计107.46亿元,另有长期借款148.15亿元,有息负债合计255.61亿元,约总负债的55%。同期,手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3.47亿元,其他金融资产10.41亿元,短期借款都无法覆盖。
此外,均胜电子还有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158.79亿元;同期,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117.43亿元。
04
年入500亿 外销占比74.7%
大举并购的另一面,是均胜电子显著扩展了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目前,均胜电子在全球完成了25个研发中心和超过60个生产基地的布局,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主要汽车市场。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4年,均胜电子连续四年在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中排名第一。
均胜电子将自身定位为“汽车 机器人Tier1”供应商,目前形成了横跨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两大核心板块的业务架构,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车安全系统上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并逐步将汽车业务优势延伸至机器人领域。
今年上半年,均胜电子一方面获得国内外多个主机厂智能辅助驾驶域控订单,同时还推出多个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解决方案。
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4个月(简称:报告期),均胜电子营收分别为497.93亿元、557.28亿元、558.64亿元、197.07亿元。
按业务类型划分,均胜电子收入主要来自于汽车安全解决方案,贡献了六成以上的收入;从地区分布来看,海外市场贡献了大量收入,期内境外销售占比分别为76.5%、76.2%、74.7%、74.9%。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均胜电子也保持着相对较高且整体稳定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均胜电子毛利率分别约为11.13%、14.46%、16.22%、17.83%,对应毛利55.42亿元、80.57亿元、90.64亿元、35.14亿元;净利润2.33亿元、12.40亿元、13.26亿元、4.91亿元,净利率18.28%、18.21%、20.48%、18.83%。
保持竞争力的背后是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各期,均胜电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39亿元、25.41亿元、25.85亿元、11.0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集中度风险。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4年,均胜电子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连续三年接近50%,2024年最大单一客户贡献率达23.6%。这种深度绑定虽保障订单稳定性,但若主要客户调整供应链策略,可能对营收造成冲击。
附:均胜电子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保荐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
审计师和申报会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高伟绅律师行|通商律师事务所|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来源:瑞财经
作者:程孟瑶
相关标签:
预审IPO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