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泰科技上半年营收同比增超4倍,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IPO早知道 1.3w阅读 2025-08-28 14:32


投资价值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权威认可。

据IPO早知道消息,晶泰科技(2228.HK)于8月27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业绩公告。


财报显示,晶泰科技上半年营收5.17亿元,同比增长403.8%。其中,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5.2%至4.35亿元;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9%至0.8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晶泰科技在今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盈利,上半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1.42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晶泰科技持有现金余额53.08亿元,现金储备较为充裕。

此外,晶泰科技于今年5月已获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并已生效,这也标志着其投资价值获得国际资本市场的权威认可。

截至8月27日,晶泰科技的市值超412亿港元,是目前亚洲AI药物发现领域市值最高的企业;同时,晶泰科技也是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历史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司,曾创下AI药物研发领域融资额的最高纪录。


今年上半年,晶泰科技还跻身港股通成交活跃榜,甚至一度仅次于腾讯、阿里,位居第三。


携手生物制药传奇Gregory Verdine教授

在第二季度中,晶泰科技业绩增长的一大驱动力无疑是与生物制药传奇Gregory Verdine教授成立的DoveTree达成了重大合作,协议包含5100万美元的第一阶段首付款(收入现已确认),且有权获得4900万美元的进一步潜在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金额达58.9亿美元的基于潜在监管及商业里程碑的可变付款,以及基于产品年度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百分点的特许权使用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合作创下了人工智能新药研发(AIDD)领域订单规模的新纪录——根据合作内容,将运用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药物发现平台,助力其针对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失调领域的靶点,发现和开发小分子及抗体类候选药物,及DoveTree将获得以上产品全球范围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这里不妨补充一点,Gregory Verdine教授在美国生物科技领域堪称“传奇”、横跨多个领域——在学术界,Gregory Verdine教授早在35岁就成为了哈佛化学系近50年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在产业界,Gregory Verdine教授已创办了十余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5家已在纳斯达克上市、1家被Celgene收购,其开发的多款药物累计销售额突破百亿美金;此外,Gregory Verdine教授还曾担任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伙人、现担任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投资合伙人,持续深度参与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以此来看,获得Gregory Verdine教授创办企业的青睐,意味着晶泰科技的人工智能发现平台已被国际顶级专家认可。事实上,晶泰科技还计划延聘Gregory Verdine教授担任顾问,负责管线药物的遴选以及临床成功率的早期评估等工作,这也为后续双方的合作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核心价值来看,

技术能力及产品力持续获国际一线认可

在药物发现业务多条管线的陆续成功落地的同时,晶泰科技的多个管线同样迎来里程碑式跨越——譬如,与某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合作的3个项目均已达到重要里程碑;赋能全球首款AI设计的脑渗透型PRMT5抑制剂研发项目顺利推进至IND阶段;与孵化公司希格生科合作的全球首款弥漫性胃癌靶向药物获得“医药界的诺贝尔奖”盖伦奖(Prix Galien Awards) 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Best Biotechnology Product)提名并成为本次唯一来自亚洲的管线,也是该奖项50多年来第四次提名中国公司;AI赋能孵化企业莱芒生物的两条管线取得重要进展等。

当然,之所以能持续获得国际头部平台及学者的垂青,本质上还是得益于晶泰科技的产品力——一个佐证是,今年上半年,晶泰科技与辉瑞在前期战略合作基础上,持续推进模型的迭代和优化模型,进一步深化与辉瑞的战略协作,共同打造新一代AI驱动的分子模拟平台。截至目前,晶泰科技在分子生成、自由能微扰、性质预测及晶体结构预测等方面已累计开发超过200个AI模型。

此外,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AI抗体药物结构建模平台XtalFold®入选了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人工智能十大创新技术(产品)”,亦展现了其在AI驱动的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


在具身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迎重要进展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通过“AI+机器人”的技术,晶泰科技打造了行业独有的高通量实验-高质量数据-高智能模型飞轮体系。这一体系除了推动药物研发范式的变革,还能延展至新材料、新能源、化妆品、保健品等新领域,形成真正的“AI for Science”。

值得一提的是,据半年报披露,晶泰科技今年上半年在机器人实验室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特别是在具身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实现重要进展——晶泰科技成功研发了新一代模块化机器人系统,通过整合先进的视觉感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解决了化学研究中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具体到场景中来看,晶泰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模块化机器人搭载专利柔性夹持装置的灵动勺,成功模拟人手操作并解决了行业三大痛点:1、微量粉末精确分装;2、行业传统方案对于不同粉末的适应性差的问题;3、无中间容器,减少昂贵原料浪费。

其背后反映的仍然是晶泰科技的技术领先性,涵盖:1、先进视觉感知:搭载先进的视觉感知算法来实时分析粉末特性,实现对不同类型粉末的精准识别与处理;2、智能数据库:构建了全面的粉末属性数据库,具有极强学习能力,不断优化粉末处理策略;3、粉末分析基座大模型:在多样化粉末数据集上训练调优的专用AI模型,准确预测粉末特性和行为分析;4、机器人无缝连接:与粉末分装等机器人系统无缝连接,并根据视觉反馈调整参数和控制策略。

今年上半年,由于聘用的研发科学家人数增加,晶泰科技的研发投入同比增加5.3%至2.22亿元。不过,这一增幅明显小于营收超400%的同比增速,这也表明晶泰科技前期的技术积累正逐步实现商业变现,进而反哺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整体而言,晶泰科技解决的从来都不是“卖药”的问题,更真实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AI+机器人业务平台”大幅缩短创新药研发的时间以及大幅提高成功率,也就是俗称的“超级卖铲人”。

换言之,晶泰科技更应该被视为一家以“AI +数据”为核心竞争力,可赋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妆品、保健品等一切“AI4S”的平台型企业,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长期价值。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