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期,奥园美谷(000615.SZ,以下简称“*ST美谷”)发布重大诉讼进展公告,因其子公司湖北金环绿色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环绿纤”)的一笔历史债务违约,关联方京汉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汉置业”)旗下起拍价达1.54亿元的资产被推上拍卖台。
2020年1月,彼时尚未“披星戴帽”的*ST美谷,其控股子公司金环绿纤作为公司向生物基新材料领域战略转型的关键棋子,正处在扩张的关键期。金环绿纤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分行(以下简称“中行襄阳分行”)签订《固定资产借款合同》,为生产线建设、设备购置注入资金。为担保这笔借款,一系列复杂的担保安排被设立。京汉置业和金环绿纤分别与中行襄阳分行签订《抵押合同》,提供抵押担保;*ST美谷及其另一控股子公司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乃至实际控制人田汉、李莉等自然人,均与银行签订《保证合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地方国资平台襄阳国益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亦与银行签订《保证合同》,在1亿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尽管各方在2023年3月签署补充合同对还款计划进行重新调整,但债务偿还仍出现问题。在补充合同签署前,中行襄阳分行已向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襄阳中院”)提起诉讼。后经协商,金环绿纤及相关担保方与中行襄阳分行签署《调解协议》,襄阳中院据此出具《民事调解书》,规定金环绿纤应在2025年3月7日前偿还债务金额约2.12亿元。然而,金环绿纤未能如期偿还,导致债务正式逾期。今年3月14日,*ST美谷收到襄阳中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要求金环绿纤偿还中行襄阳分行本金1.87亿元,同时支付截至2025年3月7日的利息、罚息和复利等2714万元,以及至借款还清之日止的利息、罚息和复利,各担保方需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ST美谷在公告中提示,上市公司在本次诉讼中处于“被告(担保方)”地位。司法拍卖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减轻*ST美谷的担保压力,若京汉置业最终承担担保责任,可能会导致其他担保方担保责任的金额相应减少,但京汉置业有权利依法向债务人金环绿纤进行追索,债务责任最终可能仍将循环回子公司层面。值得一提的是,*ST美谷面临的担保压力并不仅限于这一起案件。根据公司今年1月9日发布的公告,截至当日,*ST美谷及控股子公司对合并报表范围内担保总余额高达13.31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935.32%。
实际上,京汉置业此前为*ST美谷的子公司。2020年6月,中国奥园集团通过旗下深圳奥园科星投资有限公司,以约11.6亿元收购京汉股份(*ST美谷前身)29.34%的股权,正式成为其控股股东,获得了A股上市平台。在奥园入主后,公司明确了向美丽健康产业转型的战略方向,2020年11月,京汉股份正式更名为“奥园美谷”,定位为“美丽健康产业的科技商、材料商、服务商”。
此后,*ST美谷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的方式,快速在医美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布局。2021年3月,*ST美谷斥资6.97亿元收购了浙江连天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55%的股权,切入医美产业链的中游服务环节;同时,与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连肌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在高端医美护肤产品、轻医美类产品等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上游产品和材料环节。2021年7月,*ST美谷以10.2亿元的价格将其核心地产业务平台——京汉置业100%股权资产转让给中国奥园旗下的公司,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与中国奥园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另一方面,当时医美行业备受资本市场追捧,前景广阔,而地产行业则面临调控压力,此次出售后,*ST美谷基本清空了原有的房地产业务,回收的资金计划全部用于医美产业的投入。
不过,在深陷此次担保旋涡的同时,*ST美谷的经营业绩同样面临挑战。公司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陷入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7亿元。进入2025年,业绩“失血”态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2亿元,同比下降10.55%;归母净利润为 -8338.52万元,同比下降33.67%;扣非净利润为 -7285.22万元,同比下降18.04%。
深入其业务构成来看,医疗美容服务是公司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2.77亿元,贡献57.47%的收入,但*ST美谷也在公告中坦言其面临“市场竞争越趋激烈、客户开拓难度加大”的困境。近年来,医美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后,监管趋严、获客成本急剧攀升已成为行业共性问题。而生物基纤维业务的处境则更为惨淡,它是本次债务爆雷的直接导火索“金环绿纤”所从事的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为1.8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8.54%,但该业务毛利率为 -12.61%。更致命的是,其被寄予厚望的莱赛尔(Lyocell)纤维生产线,自2025年上半年起“仍处于停工状态”,生产线的停工,直接宣告了公司向绿色纤维战略转型的实质性失败,公司不得不对相关生产线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持续的亏损和羸弱的营收,早已让*ST美谷披星戴帽。“ST”的标识,意味着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异常或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根据深交所上市规则,若相关财务指标无法改善,公司股票或将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记者日前向*ST美谷方面致函并致电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暂不接受电话采访,如有采访需求将函件发送至证券部邮箱,有专人负责对接。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公司方面回应。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