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曾树佳
在“外卖三巨头”中,阿里巴巴是最后一个公布季度财报的。意料之中,握着外卖这把“双刃剑”的阿里,同样收获了流量,牺牲了利润。
除了外卖之外,AI仍是阿里的重头戏。据悉,其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不过,在重金砸入AI的背景下,阿里不时进行着架构调整,近日,它将原有的“1 6 N”组织体系,重新划分为四大业务。
与此同时,阿里管理层也时有变动,人来人往。
外卖大战的代价
4月底,淘宝app上推出了“淘宝闪购”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餐饮、日用品、电子产品和服装等多个品类商品的即时配送需求。
由于阿里在即时零售的大幅投入,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了25%。
2026财年一季度(即自然年2025年二季度),阿里的收入为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不考虑高鑫零售和银泰的已处置业务的收入,则同比增长10%。
尽管它实现净利润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但其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却为335.1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406.91亿元下降了71.81亿元,降幅为18%。
在这个季度里,阿里的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为388.44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450.35亿元,也下降了14%。
这主要归因于对“淘宝闪购”,以及用户体验、用户获取和科技的投入,部分被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两位数收入增长,以及多项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所抵销。
过去一段时间,在一些城市的地铁里,橙色主题广告墙引人注目,车厢里印着的“新人大额红包”“百万奶茶免费”等标语,也足够醒目。
不只是地铁,淘宝闪购的广告,还登上了户外大屏、电梯广告,覆盖了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场景。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会时不时地公布外卖战绩。
与此前财报不一样,阿里集团不再披露饿了么、高德在内的本地生活业务,而是将饿了么app以及淘宝闪购所产生的收入归入即时零售业务。
该季度,阿里即时零售业务(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为147.84亿元,相较于2024年Q2的131.96亿元,同比增长12%。
而从销售费用的变化,便能看出阿里在外卖领域的投入之大。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阿里的销售和市场费用为531.78亿元,占收入比例为21.5%;作为对比,该指标上年同期为326.96亿元,占收入比例13.4%。
换言之,今年4到6月,其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增加了204.82亿元。
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外卖业务的投资逻辑不仅关注单一业务表现,而是结合电商整体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综合收益,公司仍有更多工作要做以推动业务发展。
AI仍是重头戏
今年6月,阿里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称,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饿了么与飞猪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日前,阿里又对业务架构进行重大更新,将原有的“1 6 N”组织体系重新划分为四大业务。
此番组织架构调整之后,阿里财报里的分部报告,也变更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所有其他。
其中的云智能集团,仍是重头戏。
该季度,阿里的云智能集团收入为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整体收入(不计来自阿里巴巴并表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速,也加速至26%。
这一增长势头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
据悉,其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财报中表示:“在持续强劲的AI需求推动下,云智能集团收入加速增长,AI收入在云外部商业化收入占比显著。”
未来,阿里将围绕大消费和AI 云两大战略重心继续坚定投入。
年初,阿里便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这个金额的投入相当于其全年营收的40%。
近期,阿里似乎正在加快AI在各业务版图中的落地。
比如,8月,高德地图宣布全面AI化,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原生应用——高德地图2025。而近日,钉钉则完成AI升级,推出下一代AI办公应用形态“钉钉ONE”,打造以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
高管人来人往
截至2025年6月30日,阿里的员工总数为123711人,今年3月31日为124320人。由此看来,阿里这一季度的员工人数,减少609人。
在大力押注AI的情况下,阿里的管理层也时有变动。
此前,阿里内部演绎了一场“换血”的戏码。
它在年报里,披露了合伙人的“瘦身”情况,合伙人名单上,从26人锐减至17人。撤出的合伙人,大多都已退居二线,不负责具体业务,或转向投资、公益等非一线岗位。
另一边,新进者蒋凡,替换了彭蕾,正式跻身合伙委员会。这表明,阿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的是在一线听到炮声的高管,而不是情怀。
7月中旬,有消息称,作为阿里巴巴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即将离职。这距离他被调回集团任用,仅过了三个多月。而在此不久前,原钉钉创始人、曾作别阿里巴巴外出创业的陈航,已宣布回归,再次掌舵钉钉。
这一退一进之间,或许反映了阿里急于改变钉钉的现状,也是其AI战略的细化与延伸。
8月,阿里扫地僧、“码神”蔡景现,结束了在阿里巴巴25年的职业生涯。
来源:瑞财经
作者:曾树佳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