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8月28日,烘焙产业链上游两大龙头立高食品(300973.SZ)与海融科技(300915.SZ)同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行业业绩分化态势凸显。立高食品营收利润双增且增速加快,海融科技却陷入营收微降、净利润暴跌的困境。
立高食品上半年业绩亮眼,实现营收20.7亿元,同比增长16.2%;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幅达26.24%,盈利增速显著跑赢营收。季度端呈现加速趋势,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0.24亿元,同比上升18.4%;单季归母净利润8239.44万元,同比增幅高达40.84%。
从细分品类来看,烘焙食品实现营收11.25亿元,同比增长6.08%;烘焙食品原材料实现收入9.45亿元,同比大增31.82%,其中奶油、酱料两大核心品类增速均超30%,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关键引擎。立高食品管理层表示,山姆、盒马等商超调改门店放量,对奶源和酱料增长贡献显著;未来还将加强餐饮、茶饮及新零售等新兴渠道布局。
成本控制方面,立高食品成效显著。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0.61%,同比下降1.4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同步降至5.57%,同比减少1.4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比3.01%,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尽管财务费用占比同比微增0.44个百分点至0.65%,但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的降幅已完全覆盖这一增长,有效释放了盈利空间。
相比之下,海融科技半年报尽显颓势。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仅5.12亿元,同比微降1.33%;归母净利润暴跌95.42%,仅为317.23万元。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已出现406万元亏损,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品类结构单一问题在海融科技半年报中尤为突出。植物奶油贡献了公司90%以上的收入,上半年该品类营收4.76亿元,同比微降0.29%;此前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巧克力业务转为下滑,果酱业务降幅进一步扩大至20.94%,多元业务支撑不足的短板彻底暴露。海融科技管理层虽称业务保持稳健,但业绩数据并未给予有力支撑。
盈利能力下滑与费用管控不力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海融科技的压力。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11.67个百分点至26.0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费用端压力与盈利端下滑形成“双向挤压”。尽管立高食品上半年毛利率也同比下滑2.25个百分点至30.35%,但降幅远低于海融科技,且通过费用管控实现了盈利增长,两者经营韧性差距显著。
产品结构差异是导致两家企业业绩分化的首要因素。立高食品业务呈现“双轮驱动”,冷冻烘焙食品和烘焙原料占比分别约为60%和40%。而海融科技约90%以上的收入来自植脂奶油业务,单一品类的收入结构让其在市场需求变化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深陷亏损泥潭。
海融科技的产品单一风险已直接反映在业绩上。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心产品植脂奶油实现营收4.76亿元,同比微降0.29%,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仍高达93.08%,业务结构高度集中。该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较上年同期减少12.23个百分点,降至26.01%,核心盈利支柱的盈利能力显著弱化。
立高食品业务布局更为均衡,烘焙食品贡献营收占比达54.35%,该板块毛利率稳定在32.26%,同比仅微降0.04个百分点。即便受成本压力影响较深的烘焙食品原料板块,其毛利率虽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至28.08%,但由于烘焙食品业务的稳定支撑,立高食品整体毛利率下滑幅度被有效控制。
海融科技的一位经销商表示,植脂奶油面临明显的价格传导受阻问题,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售价难以同步上调,在成本涨、售价稳的双重挤压下,企业利润空间被直接吞噬。海融科技在中报中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关键原材料棕榈仁油价格受国际油脂行情波动影响大幅上涨,成本端压力激增。
海融科技在上市之初也曾试图进行产品多元化,但至今仍未落地。2020年上市时,其规划三大扩产能项目,布局方向向立高食品靠拢。然而,2022年项目出现转向,原计划更名为“未来食品智能工厂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大幅增至8.78亿元,原规划中的巧克力扩产项目被砍掉。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此次调整让海融科技错失了通过巧克力业务补充产品矩阵的机会。
2024年,海融科技的募资项目再度迎来“瘦身+延期”的双重调整。受宏观需求低于预期、土建及智能化设备价格上涨、自身现金流承压等多重因素影响,投资总额从8.78亿元调减至6.53亿元,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从原计划的2024年12月31日统一顺延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2025年半年报披露,该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被再度顺延至2026年6月30日。
除产品结构差异外,海融科技与立高食品的渠道布局分化,进一步拉大了两家企业的“费用—价格—利润”曲线差距。海融科技仍高度依赖经销渠道,而立高食品通过将山姆、盒马等大型商超划入直销体系,构建起更高效的渠道模式,这种差异直接反映在销售效率与成本控制上。
今年上半年,海融科技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为77%,经销渠道收入为3.9亿元,同比下降10.9%;直销渠道收入同比增长51.9%至1.2亿元,但基数较低,尚未能扭转渠道结构失衡的现状。海融科技的核心客群集中在B端餐饮领域,以连锁餐饮品牌为主,近年虽拓展了茶饮连锁渠道,但整体仍未脱离对经销体系的依赖。
立高食品的渠道策略更偏向“直连核心终端”,将山姆、盒马等流量型大型商超直接纳入直销体系。2024年数据显示,其不仅拥有超过1800家经销商,还积累了600家直销客户,通过直接对接终端商超,减少中间环节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终端价格与库存的把控力。
渠道模式的差异还体现在经销商与销售人员的配置效率上。海融科技的经销商数量呈缩减趋势,2024年为931家,今年上半年已减至855家;同期公司销售人员约430人,经销商与销售人员配比为1.99。而立高食品2024年经销商数量超1800家,叠加600家直销客户,销售人员为709人,经销商与销售人员配比达2.53,单个销售人员能覆盖更多渠道资源。
人员成本效率方面,2024年海融科技销售人员人均薪酬为19.89万元,高于立高食品的16.61万元,但投入产出比却呈现反向趋势。一位分析师解释道,海融科技的销售人员需频繁对接分散的B端餐饮客户,尤其是境外经销商,差旅成本与沟通成本更高;而立高食品直销对接的大型商超客户集中度高,单个客户贡献收入稳定,销售人员的服务效率自然更高。
这种效率差异直接转化为销售费用率的分化。今年上半年,海融科技销售费用率攀升至15.1%,同比再增1.2个百分点,其中60%的销售费用集中在人员薪酬与差旅补贴上;而立高食品的销售费用率已连续两年下降,今年上半年降至10.61%,同比再降1.35个百分点。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