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国元证券(000728)营收同比增长41.6%、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0.44%,表现亮眼。
但《财中社》发现,公司收入高度依赖自营与投资收益、投行业务受合规事件拖累、资管条线偏弱、费用项显著上行且流动性缓冲下滑这几个结构性问题也非常突出。
收入结构失衡
上半年,国元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33.97亿元、归母净利1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6%、40.44%。但分业务看,自营业务贡献了42.98%的营业收入,而经纪、信用与投行等中介收入占比明显偏低,其中,投行业务收入9025万元,同比虽增长44.8%,但占营收仅2.66%;其中保荐业务净收入仅326万元,同比下降70.3%,业务体量与行业龙头存在明显落差。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5495万元,同比下滑28.3%,其中集合资管与定向资管收入分别下滑29.7%、36.6%;仅私募基金管理小幅增长。
从利润率来看,国元证券的投行业务存在明显短板,2025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而自营业务不仅基数较大,营业利润率更是高达96.62%。自营条线中,“其他权益投资的投资收益及利息”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投资收益”合计贡献可观,公允价值变动项却为负(-1.29亿元),可见收益对资产处置、分红等“确定性”来源依赖更大,对市况波动更敏感。
合规问题拖后腿
国元证券投行业务乏力,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合规屡次出现问题,2025年以来多次被监管点名。
2025年2月,国元证券受到了上交所出具的纪律处分决定:在安芯电子申报科创板过程中,“相关核查工作存在重大缺陷,核查结论与事实明显不符”,并对两名保代作出6个月内不接受签字的纪律措施。这一合规风险的暴露,与国元证券投行业务的乏力相印证。
4月2日,安徽证监局又对国元证券洛阳滨河南路营业部前员工王洋出具警示函。安徽证监局指出,王洋在国元证券洛阳滨河南路营业部任职期间,操作他人证券账户,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4月11日又向国元证券出具警示函:在投行业务中“个别内部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要求30日内提交整改报告并记入诚信档案。
从IPO过会的角度来看,2025年上半年A股IPO发行约50家左右,但保荐受理数量向国泰海通、中信、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集中。国元证券在半年报中披露,上半年完成1单IPO,配套再融资/并购等合计募资约30.82亿元(含新三板与并购项目),落地相对较少。2024年以来,国元证券保荐项目中,撤否案例更是接近半数。
成本与资金压力
在业务结构失衡之下,国元证券的成本与资金压力也出现了上升。2025年上半年,国元证券的各项费用都有所上升:工资、奖金及津补贴同比上升38.2%,媒体广告费同比上升158.9%,投资者保护基金同比上升71.4%。
与此同时,流动性覆盖率(LCR)从年初的341.49%降至260.12%,虽仍显著高于监管红线(≥100%),但降幅达81.37个百分点;风险覆盖率为210.43%,小幅上升7.8个百分点;资本杠杆率为19.03%,上升0.21个百分点。在市场快速切换的场景下,LCR下行叠加自营占比高的业务结构,将会放大流动性与市场风险的联动。
从总体来看,国元证券上半年的增速确实出色,也给出了每10股派0.80元(含税)的中期分红预案;但在结构上,自营偏重、资管偏弱、投行受合规事件牵制、费用刚性上行与流动性缓冲回落等问题仍然制约这家券商的发展。只有以投研与风控为抓手,做厚可持续的中介与资管收入,做实投行的合规与口碑资产。才能把周期性红利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