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整体业绩超预期,蔚来、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均创新高,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连续6日获资金净流入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1.6w阅读 2025-09-02 12:52

截至2025年9月2日 11:09,恒生科技指数(HSTECH)下跌1.15%。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阿里健康(00241)领涨3.77%,美的集团(00300)上涨2.80%,比亚迪股份(01211)上涨1.84%;华虹半导体(01347)领跌5.11%,中芯国际(00981)下跌3.77%,舜宇光学科技(02382)下跌3.39%。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下跌0.76%,最新报价0.78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近2周累计上涨2.73%。

流动性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盘中换手6.89%,成交2.32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近1周日均成交5.83亿元。

【事件/资讯】

1、2025年8月,蔚来汽车交付新车31305台,同比增长55.2%,环比增长48.95%,单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2、2025年8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7,709台,同比增长169%,环比增长3%,单月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

3、小米汽车8月再度实现超过3万辆的交付成绩,这也是其自开启交付以来,第二次实现月销超过3万辆。

【机构解读】

2025年8月新势力汽车销量呈现 “头部普涨、结构优化” 的整体态势:除理想汽车销量略有下滑外,蔚来、小鹏、小米等主流新势力均实现交付量同比增长,增长动能强劲;同时,鸿蒙智行(问界系列为核心)同期交付表现亮眼,进一步印证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业绩超预期。

从行业层面看,当前销量增长有望逐步缓解前期因市场“内卷”(如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对板块情绪的压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后续发展奠定信心。

成分股关联度: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汽车板块权重合计达13.8%,8月新能源汽车板块亮眼的销量业绩,将直接对指数内相关汽车产业链成分股股价形成催化。

情绪与估值共振:叠加阿里巴巴上周五发布超预期财报,有效提振互联网板块交易情绪;在恒生科技指数前期连续跑输A股强势板块、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区间(PE估值位于近5年24%的低水位)的背景下,板块有望迎来补涨窗口。

【相关ETF】

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场外联接(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38;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39)。

规模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最新规模达33.50亿元,创近1年新高。

份额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最新份额达42.56亿份,创近1年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恒生科技指数ETF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1.90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3.68亿元,日均净流入达6134.30万元。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恒生科技指数ETF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521.02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3.24亿元。

截至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近3年净值上涨40.90%。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3.70%,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23.01%,涨跌月数比为26/2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31%。

截至2025年8月29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66。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54%。

费率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5%。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近3年跟踪误差为0.047%,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恒生科技指数ETF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经筛选后最大30间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HSTECH)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09988)、腾讯控股(00700)、中芯国际(00981)、网易-S(09999)、小米集团-W(01810)、快手-W(01024)、京东集团-SW(09618)、比亚迪股份(01211)、美团-W(03690)、携程集团-S(09961),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8.57%。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场外联接(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38;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39)。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 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