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情复苏,杉杉上半年核心业务盈4.15亿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212阅读 2025-09-03 14:09

Ai快讯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电动化浪潮推动下,锂电行业迎来“强势反弹”。作为锂电核心材料环节的负极赛道,率先走出调整周期,呈现“量价齐稳、集中度提升”的向好格局。

在此背景下,人造石墨负极龙头杉杉股份(600884.SH)交出出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达4.15亿元,展现出头部企业在产业周期切换中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动化与储能需求双重拉动,让锂电行业摆脱2024年低谷期,进入“复苏 - 繁荣”新阶段,且是全产业链协同增长。下游应用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领跑”,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40.3%,带动同期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477GWh,同比增长49%。储能赛道更是“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飙升至265GWh,同比增幅高达128%,这源于全球各国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调频需求的快速提升,以及储能利好政策的密集落地。

锂电核心材料需求迎来“量价齐升”窗口期,负极材料行业复苏态势明显。2025年上半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延续高增长趋势,市场价格逐步稳定,且负极赛道正经历结构性优化。一方面,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挤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快充负极、硅基负极、硬碳负极等新型产品产业化进程加速。

杉杉股份在行业复苏背景下业绩“亮眼”。其“负极材料 + 偏光片”双主业战略成功落地,负极业务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偏光片业务在压力中保持稳定。上半年,杉杉科技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市场份额高达21%。在产品结构上,快充负极产品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新型硅碳负极、硬碳负极材料已成功导入下游客户,宁波硅基负极产能基地一期部分产能已投入试生产并实现批量出货,是行业内少数能规模化供应硅基负极的企业之一。

在客户资源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LG新能源(LGES)等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合作进一步深化。降本增效上,“一体化布局”战略成效显著,在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建设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厢式炉石墨化加工工艺升级至第三代,巩固了成本优势。供应链稳定性上,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多家地炼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和成本可控。偏光片业务虽受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波动影响,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车载偏光片等新兴市场,仍保持稳定运营。

2025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支持锂电、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在储能领域,将负极材料纳入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范畴;新能源汽车领域,补贴政策刺激动力电池需求,拉动负极材料市场空间;电价机制方面,为储能行业长期发展提供市场化保障,带动储能用负极材料需求增长。

杉杉股份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2025年上半年在芬兰建设的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项目进展顺利,已通过EIA环评公示,还与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完善全球供应链布局。公司在负极赛道有20多年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是国内负极材料产业“先行者”和“技术引领者”,旗下子公司获多项荣誉。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负极材料领域拥有授权专利359项。

业内对负极材料下半年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储能“抢装潮”延续,锂电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负极材料需求增长更具确定性。杉杉股份凭借技术、产能、客户、供应链等综合优势,有望继续享受行业复苏红利。负极赛道“结构性机会”持续,新型产品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继续,头部企业竞争壁垒将强化。对于投资者而言,杉杉股份中报业绩验证其投资价值,展现出在行业周期中的抗风险能力和增长潜力,随着双主业战略深入推进、全球化布局逐步完善、技术创新持续加码,有望在锂电行业“黄金发展期”实现更大突破,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