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米科技利润靠补贴,多重疑问待解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东方财富 7.9w阅读 2025-09-05 03:14

Ai快讯 8月29日,极米科技(688696)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6亿元,净利润0.8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计入利润表中来自政府补助的金额达4887万元,占当期利润的一半以上,且长期以来,政府补助在该公司的业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极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主要生产投影设备,2021年登陆科创板。上市初期,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一度冲高至614.43元/股,总市值超过400亿元,成为当时科创板备受关注的个股之一。然而,高光过后,极米科技股价便开始持续下跌,截至2025年9月4日收盘,股价跌至127元/股,总市值89亿元,较历史高点跌幅接近80%。股价暴跌的走势,与极米科技近两年半利润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形成呼应,而在高额政府补贴背后,尚有多重疑问待解。

从财报数据来看,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极米科技净利润合计为3.28亿元,而这期间计入利润表的政府补助累计达2.49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75.82%,政府补贴已然成为极米科技利润的主要来源。以2023年为例,极米科技获得的政府补助超过25项,涵盖区级、市级、省级的各类补贴,总额达1.12亿元,占年度净利润的93%。2024年,极米科技获得的政府补助仍超过15项,总额8800余万元,占净利润的73%。其中,宜宾市地方政府针对宜宾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项目的扶持格外突出,相关补助不仅规模大,还持续为公司业绩“增色”。

2018年11月,极米有限(后更名为“极米科技”)与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书》及《补充协议书》,约定极米有限在当地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光电产业园,临港经开区管委会提供8亿元项目建设扶持资金、3500万元产业入驻资金、3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及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两高人才补贴等,按项目实施进度分阶段支付。当月,极米科技在宜宾设立全资子公司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由其承继宜宾产业园项目的权利义务。

2019年12月末,宜宾极米分别与两家企业签订施工合同,2020年3月,宜宾极米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建设5条产线。2020年年报提及,宜宾极米产业园厂房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2021年年报披露,产业园已基本投入使用。该产业园在建设期间,项目预算出现多次调整,2021年预算增至9.65亿元,从极米科技财报披露的在建工程科目来看,宜宾极米产业园这一项目的总投资额约9.7亿元。

政府补助发放方面,2019年,宜宾极米收到产业园项目扶持资金3500万元;2022年、2023年,分别收到4亿元扶持资金,合计至少收到8.35亿元的政府补助,占产业园总投资的85%以上。极米科技将其作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入账,按资产使用寿命分摊计入利润表“其他收益—政府补助”。截至2025年6月末,宜宾极米产业园政府补助在递延收益科目的账面余额为7.63亿元。

记者联系宜宾市招商口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前宜宾市在招商引资领域,主要围绕拿地、厂房租赁、银行借款协助对接、产业基金投资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于前几年是否存在直接资金扶持,该工作人员表示,此前曾有税收返还政策,但自“公平竞争条例”实施后,此类政策已不再允许,且未听闻过其他可直接给予大额资金补助的政策。一位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表示,通常地方政府补助比例多在30%到50%之间,极米科技宜宾产业园拿到的政府补助比例远超常规。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指出,这种大额资金以补助形式出现并不多见,地方政府大额补助新建项目更不多见。

经营数据显示,自2020年12月投产以来,宜宾极米产业园已建成多条生产线,形成了从镜片、光机到智能投影整机的设计、研发、制造产业链闭环。宜宾极米2020年度就创造了近19亿元的营收,2021年以来每年营业收入均在30亿元以上,且经常性高于极米科技合并报表层面的营收。但宜宾极米盈利能力长期偏弱,2020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净利润仅约400万元。在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的背景下,宜宾极米自身盈利能力却始终薄弱,未对当地税收形成有效贡献。

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分析,利润差异较大可能在于内部低价关联销售和成本费用分摊逻辑,如子公司向母公司低价销售产品、母公司负责高附加值环节、成本费用在母子公司之间不合理分担等。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向宜宾有关部门询问政府针对该补助出台的相关文件,宜宾三江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处工作人员表示涉及极米项目的材料不方便对外宣传报道,不能提供。记者也向极米科技董办咨询并发送采访提纲,极米科技方面称按照监管要求披露的已经披露,有一些东西不方便披露。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东方财富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