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5日,锂电池概念股表现强势。截至当日收盘,天宏锂电、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键邦股份、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个股涨停。
业内普遍认为,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电动化浪潮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锂电行业已现复苏迹象。展望后市,锂电池产业链整体趋势向好,有望逐步进入周期复苏阶段。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锂电池概念走强,反映出产业出现阶段性复苏迹象”。从基本面看,产业链各环节库存逐步去化,下游需求回暖。新能源汽车销量回升及储能市场持续放量,带动锂电企业订单增加。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直接带动动力电池市场景气度提升。GGII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77GWh,同比增长49%。
储能方面,上半年储能市场出现“抢装潮”,储能电池销量增幅超过动力电池,成为市场重要增量。GGII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65GWh,同比增长128%。
政策方面也为锂电产业发展带来利好。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方案》还指出,要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锂电产业链部分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向好。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核心材料环节,率先走出调整周期,呈现量价齐稳、集中度提升局面。GGII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同时,产品技术迭代与新型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加速,负极材料向快充倍率(4C)、高压实方向发展。快充倍率产品行业渗透率突破15%;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新型硅负极出货量增量明显;硬碳材料因下游电池厂商推动钠离子电池产品落地,出货量有所提升。
以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主要得益于负极材料业务销量与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短期来看,9月和10月是传统锂电需求旺季。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对Top20电池厂调研数据显示,9月中国市场电池排产量(含动力、储能、消费类电池)152GWh,环比增长13.4%,同比增长38.2%,锂电行业平均开工率超70%。
对于后续锂电产业发展趋势,郭一鸣表示,随着需求持续增长,行业有望继续向好,技术创新将成关键,如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万联证券研报称,2025年在消费激励政策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叠加全球储能装机增势稳定,锂电产业链需求持续提升,盈利水平显著修复,龙头公司竞争优势增强。
不过,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李攀指出,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供给量和下游需求均保持增长,短期供给平衡,但中长期来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可能还有下跌空间。他补充说,新能源企业最大优势在于产业供应链完整性和高效率,后续锂电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保证现有优势前提下,进行技术迭代与新兴市场替代。技术迭代方面,可通过固态电池、钠电池替代,回收技术提升等方式降低对原材料依赖。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