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跨境支付市场正掀起新一轮“争夺战”。连连数字、派安盈(Payoneer)、新大陆、移卡、贝宝支付(PayPal)、寻汇SUNRATE等机构近期通过收购或自主申领方式,密集拿下海外支付牌照,加速布局全球市场。
然而,与牌照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市支付公司上半年业绩明显分化。连连数字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总收入达7.83亿元,同比增长26.8%;毛利为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净利润达15.11亿元,经营性利润同比大增85%至6300万元,主要得益于处置和摊薄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股权获得巨额收益。移卡上半年总收入达到16.42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达到4137.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0%,这得益于公司支付费率的提升以及成本控制。新大陆上半年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10.54%;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营收增长得益于海外市场拓展,净利润增长受资产减值损失减少等因素影响。
但并非所有支付公司都有亮眼表现。随行付母公司高阳科技上半年收入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主要是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电能计量及解决方案分类营业额减少。新国都2025年上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基本每股收益等数据均同比下降,旗下嘉联支付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出现下滑。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2025年以来,跨境支付领域利好政策频出,叠加全球贸易等场景需求释放,为跨境支付机构业绩增长带来契机。从已披露的上市支付公司半年度财报看,业绩上涨与支付业务回升、AI助力降本增效等有关,下降则是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部分机构费用成本高,且面临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瓶颈。
面对国内激烈竞争,支付机构纷纷布局海外市场。获取海外支付牌照是出海的关键,路径主要有收购持牌公司控股权和自行申领两类。易联支付正式获准更名为Payoneer派安盈支付,派安盈此前已完成收购持牌中国支付服务提供商的交易。新大陆在中国香港及美国设立子公司,获批MSB牌照并筹备申请MSO牌照;新国都取得卢森堡PI牌照、香港MSO牌照、美国MSB牌照。今年以来,包括Payoneer、蚂蚁国际等在内的支付机构对外宣布拿牌,行业内获得支付牌照超10张,移卡上半年获得美国MSB联邦支付牌照等,并获日本批准开展扫码收单业务。
苏筱芮指出,支付出海已成为上市支付公司谋求多元业务增长极的新路径,但初入赛道的机构与老牌机构存在差距,需在多领域持续探索。
政策方面,央行等六部门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明确跨境支付等数据出境情形;商务部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业内研究人士认为,政策利好有助于跨境支付行业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将不断优化。
不过,跨境支付机构也面临挑战。有支付公司管理人士表示,贸易摩擦影响跨境贸易和支付。苏筱芮认为,未来跨境支付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支付机构面临的合规风险日益复杂,需以牌照为基础建立核心优势,做到合规展业。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分析,中国跨境支付市场要注重合规性,海外市场需跟上数字货币等新支付方式变革节奏。业内研究人士提醒,长期来看,支付机构出海需警惕地缘政治、文化适配度和本地竞争等问题。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