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加大力度布局消费金融领域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5w阅读 2025-09-11 06:14

Ai快讯 随着稳增长、惠民生、促消费、畅循环等系列政策效应加快释放,银行业金融机构正积极为消费市场注入金融动能。从多家上市银行近期披露的 2025 年半年报来看,商业银行以消费贷款、信用卡为着力点,培育新业务增长点,支持和促进消费。

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方面,各银行表现出色。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个人贷款同业首家突破 9 万亿元的商业银行,副行长林立表示,农行发挥横跨城乡、点多面广的优势,聚焦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乡村全面振兴等领域,加大个人贷款投放。农行积极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实施提振消费贷款专项行动方案,优化信贷政策和资源要素保障,增加个人信贷供给。同时,深入推进消费金融场景融合,创新推出“随薪贷”“尊悦贷”等产品,优化业务流程,将个人消费类贷款期限由最长 5 年延长至 7 年。截至 6 月末,农行全行个人贷款投放 3.87 万亿元,增量 4932 亿元,余额达 9.31 万亿元;个人消费类贷款投放 1.45 万亿元,增量 1140 亿元,余额达 1.45 万亿元,保持可比同业领先。

中国银行年初推出的“万千百亿”惠民行动稳步推进,上半年个人消费类贷款投放额与信用卡消费额累计已过万亿元。副行长蔡钊介绍,中行从供需两侧扩大消费领域金融服务供给,体现 3 个“突出”:支持增强消费能力,突出普惠性;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突出精准性;助力改善消费环境,突出便捷性。在商品消费方面,开展“以旧换新”“国补营销季”专项活动,上半年信用卡国补消费额、消费贷款以旧换新投放额均大幅超出去年全年水平;在服务消费方面,运用政策工具,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行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6 月末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与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到 2025 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结构正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银行业需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定位发展方向。

8 月 12 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发布。这两项贴息政策广覆盖、低门槛,申请程序不复杂。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居民有真实消费行为即可享受贴息;对于 8 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可享受贴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零售业务总监梁世栋表示,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通过财政和金融联动,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毅称,两项贴息政策将降低借贷成本,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建行将抓好实施,聚焦支持真实消费需求,简化贴息流程,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

实现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实体经济和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相关。农行副行长林立表示,尽管资产质量面临压力,但农行将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发挥数字化赋能,构建个贷业务数智信贷管理体系,早识别、早发现和早处置风险。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李建江介绍,截至 6 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 1.33%,较上年年末下降 0.01 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 1.81%,较上年年末下降 0.08 个百分点,整体资产质量平稳。建行在普惠零售领域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智能风控体系建设,提升风控质效。

邮储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姚红表示,邮储银行坚持审慎风险偏好,今年上半年控增量、化存量。在改进零售信贷产品作业流程、优化客户及业务准入标准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实施 4 项管控措施,包括推进零售信贷集约化作业、强化催收队伍建设、落实政策帮助困难客户、加强阳光信贷文化建设等。

董希淼认为,在政策红利和市场环境优化的双重利好下,我国消费金融迎来结构性机遇,未来商业银行将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同时,提升消费贷款覆盖面,细化金融支持举措,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促消费扩内需支持力度,实现贷款量和质的提升。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银行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