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慕尼黑车展中企参展规模创新高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6.9w阅读 2025-09-15 06:32

Ai快讯 9月9日至14日,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慕尼黑车展)在慕尼黑举行。本届展会以“‘动’悉一切”为主题,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750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展商达116家,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数量居国际展商首位。中国企业展示的多项移动出行新产品与新技术,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趋势,引发广泛关注。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指出,“电动出行正掀起全球浪潮”。今年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400万辆,预计全年销量将超2000万辆,同比增长25%,占全球新车销售量的1/4。预计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增长近8倍,达到约4000万个。

本届慕尼黑车展正是这一“全球浪潮”的鲜活缩影。从宝马、奔驰、大众、雷诺等传统整车厂,到博世、采埃孚、法雷奥等零部件供应商,均聚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宝马展示的量产新世代iX3车型搭载大圆柱电池,可实现10分钟补能超400公里、续航超900公里;大众集团推出定价2.5万欧元的电动车ID Polo;奔驰在中型车领域推出GLC电动车型,支持智能辅助驾驶。德国总理默茨在车展开幕式上表示,如今的汽车展会已不只是新车展示平台,更成为互联、可持续、面向未来的移动出行实验室。

参展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深度融合前沿科技。博世展台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展示区,一款银白色汽车座舱四周安装10余个摄像头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周边环境。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表示,在软件驱动出行的时代,将以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创新技术发展。采埃孚展台展示的“底盘2.0”概念为下一代智能底盘系统提供整体方案,除线控技术外,还包含主动式后轮转向系统、主动和半主动减震系统等,既能优化整车行驶性能,又可辅助驾驶。

本届车展上,中国参展商覆盖整车制造、电池生产、智能驾驶软件开发等领域。比亚迪携海豹06DM—i、腾势Z9GT等7款创新车型参展,其兆瓦闪充技术以“1秒充电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成为焦点。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宣布,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将于2025年内投产。广汽集团首次在欧洲推出全球战略车型AION V和AION U,其首款量产无人驾驶多旋翼飞行汽车成为现场“打卡热点”。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无需依赖高清地图,即可在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行驶。车展期间,初速度还与移动出行服务平台优步发布战略合作,计划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别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亿纬锂能公司首次在欧洲展示高能量密度eVTOL电池,同步发布Omnicell大圆柱电池,还推出首款电池护照。宁德时代展区全球首发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NP3.0技术平台及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成为中国外贸“新三样”,中国品牌以更安全、更智慧的新能源产品与技术,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出行体验。

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德国车企对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有着天然需求和坚定支持。本届车展上,众多新产品、新技术均是国际合作的成果,中国车企与欧洲同行正迈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供应链协作的深层次开放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格局。宝马新世代iX3的电芯由亿纬锂能供应。宁德时代将中国的质量标准、管理流程、零碳理念引入欧洲,还投资1000万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设立测试与验证中心实验室。博世集团依托在华布局,助力中国整车厂商拓展全球出口业务。采埃孚自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后,现拥有5个研发中心和约50家工厂,近期还新增广州技术中心。

蔚来汽车欧洲副总裁、欧盟中国商会汽车工作组主席张晖表示,国际合作是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是行业转型的积极参与者。中德、中欧在绿色转型上存在广泛共识,唯有携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

(本报德国慕尼黑9月14日电)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