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全球权威品牌估值机构凯度(Kantar)联合谷歌发布“2025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中国平安(601318)以296.4亿美元品牌价值位列总榜第9位,连续第十一年蝉联中国保险行业榜首,品牌价值同比增长44.5%,增速远超保险行业平均18.7%的水平。
作为具有25年历史、覆盖全球54个市场2.2万个品牌的权威评估体系,凯度BrandZ以“财务价值×品牌贡献”为核心公式,从“有意义(Meaningful)、差异化(Different)、活跃度(Salient)”三大维度衡量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价值,并结合彭博社等权威渠道财务数据,其评选既反映企业经营硬实力,也体现品牌在用户端的真实感知。
此次中国平安的高增长,正印证了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深层竞争力——榜单方指出,平安“国家信赖、国民喜欢、与时俱进”的品牌定位,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全面数字化转型及以“简化流程、节省成本、提升体验”为核心的“三省服务工程”深度协同,将品牌价值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服务升级。
中国平安的品牌价值得到了多维度权威认可——在Brand Finance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平安已连续九年蝉联首位;《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攀升至第47位,位列全球金融企业第9位,同时在《财富》中国500强、《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分别位居第13位、第27位,且始终稳居中国保险企业榜首。
在社会责任维度,平安同样成果显著。截至2025年六月末。其累计投入近10.8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444.8亿元,绿色信贷余额2517.5亿元,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58.4亿元,还提供328.1亿元乡村产业帮扶资金;MSCI ESG评级提升至AA级,位列“综合保险及经纪”亚太区第一,并成为中国内地唯一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表(中国版)》的保险企业,以可持续发展实践进一步夯实品牌公信力。
品牌价值的厚积薄发,也在经营层面得到有力支撑。2025年8月披露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平安整体经营保持稳健态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达777.3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5亿元,营业收入500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亿元,较年初增长1.7%;中期每股股息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持续以稳定分红回馈股东。
分业务板块看,各条线协同发力、亮点频现。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凭借多渠道高质量发展成为增长引擎: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7%,人均新业务价值提升21.6%;银保渠道更是实现168.6%的爆发式增长。
财产保险业务规模与品质同步提升,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6亿元,同比增长7.1%;保险服务收入1656.6亿元,同比增长2.3%;整体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5.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保险资金投资业绩同样稳健,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近10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0%、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资产配置能力持续增强。
业绩的亮眼表现,根源在于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持续深化与落地。
在综合金融领域,平安通过构筑“一个客户、多个账户、一站式服务”的生态体系,持续提升客户经营效率:个人客户数近2.47亿,较年初增长1.8%;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26.6%、留存率97.8%;服务时间5年及以上的客户占比73.8%、留存率94.6%;客均合同数2.94个,上半年客均营运利润247.32元/人。
医疗养老战略则为业务注入差异化优势,目前平安与百强医院、三甲医院合作覆盖率达100%,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近七成;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85个城市,近21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在5个城市启动,“金融+医疗+养老”的服务闭环持续完善。
为进一步强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平安从多维度升级服务体系:深耕客户需求,依托超2.47亿个人客户的深度数据,将金融服务嵌入购房、教育、养老等生活场景,提供场景化综合金融服务;升级账户体系,整合金融、医疗、养老等多领域资源,打造一站式金融与生活服务平台,目前平安金管家注册用户近2.93亿,平安口袋银行、平安好车主注册用户分别近1.8亿、2.51亿;构造产品矩阵,推出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等全方位专业服务,打造“车险理赔、医疗养老、信用”等服务名片,信用卡流通户数超4539万;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有效降低客户成本与时间成本,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