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哈啰“催产”Robotaxi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656阅读 2025-09-17 20:36

9月17日,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业务获阿里巴巴集团(09988,以下简称“阿里”)战略投资。这是哈啰6月正式官宣进军Robotaxi赛道后,获得的又一轮融资。

此前,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300750)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造父智能”),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但跟上次不同,哈啰此次对斩获的阿里“战略投资”语焉不详。

哈啰只是称:“此次投资标志着双方将基于此前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加速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进程。”

哈啰速度

6月23日,哈啰宣布成立造父智能聚焦L4级自动驾驶研发,自此就开足了马达狂刷“存在感”。

造父智能作为三方合作公司,其合作模式被解读为“资源互补”,其中,蚂蚁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宁德时代输出技术,哈啰则贡献其在出行领域积累的应用场景。

彼时,公众认为宁德时代投资哈啰的主要诉求是将其磐石底盘及电池、储能技术输出给哈啰,尤其是为磐石底盘“套壳造车”树立范式。

但3个月不到,率先等不及的反而是哈啰。

9月11日,借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的流量红利,哈啰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同步全球首发首款前装量产车型 “HR1”,用“新车亮相”赚足市场目光。同时,哈啰马不停蹄与启辰汽车、阿里云、地平线(09660)、禾赛(HSAI)等行业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整车制造、云服务、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环节,以“生态联盟”噱头塑造自身“资源雄厚”形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哈啰首发的HR1,与宁德时代并无关联,该车基于东风启辰VX6冗余底盘平台打造,搭载哈啰自研全车规级软硬件架构,凭借8个激光雷达、14个高分辨率相机等多模态感知设备。

短短三个月内,从战略发布、新车亮相,到合作签约、资本融资,哈啰通过一套“组合拳”,显示其已成为Robotaxi赛道炙手可热的“核心玩家”,阿里成为其新故事的最新背书。

哈啰试图通过“绑定巨头”策略,快速弥补自身在资金与技术资源上的不足。其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甚至提出愿景:打造适配不同车企与技术伙伴的 “多层次可接入运营平台”,成为 Robotaxi 界的 “安卓”。

但从实际布局来看,这些合作更偏向“资源整合”,尚未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资金到技术,哈啰均依赖外部输入,自身仅承担“场景提供者”的角色。

第五做起

不同于光速崛起的哈啰,国内Robotaxi头部玩家的投入无疑是漫长的。

百度(09888)旗下萝卜快跑早在2021年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国内外十几座城市运营,今年8月更是在上海浦东金桥实现“主驾无人”常态化运营,成为国内少数落地无安全员服务的企业。

小马智行(PONY)、文远知行(WRD)则通过瑞银在广州的实地路测验证了技术实力:小马智行在复杂路况处理中表现最优,获 “买入” 评级;文远知行以平顺体验与海外市场突破见长,同样拿下 “买入” 评级。

而一直在低调实测运行的滴滴,无论其运营能力,还是其技术投入积淀,大概率不会掉出国内Robotaxi前2名。截至4月中下旬,滴滴自动驾驶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示范区域内混合派单,连续安全运营超过1700天

相形之下,哈啰既未有公开的规模化路测数据,更未涉及商业化落地,其“入场”仍停留在“协议签署”与“融资官宣”层面。

瑞银报告指出,领先企业有望在2026年实现单车盈亏平衡,核心在于硬件成本降至35万元以下、单车日均订单达15单,届时单公里运营成本将与传统出租车、网约车持平;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830亿美元,运营车辆约400万辆。

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受访时提出“最晚8年部署100万台Robotaxi”的目标,结合瑞银测算,哈啰希望在2033年至少占有国内Robotaxi逾25%的市场份额。

但这片“蓝海”,对哈啰而言更像是“红海”。

从技术层面看,哈啰的模式本质是“系统集成”,远非全链条自主研发。造父智能的成立虽名义上聚焦L4级自动驾驶,但核心技术仍依赖宁德时代、地平线等合作伙伴,哈啰自身缺乏对自动驾驶算法、芯片适配、整车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掌控力。

而头部企业早已准备就绪,只等政策“发令枪”响。百度从2013年布局无人驾驶,2015年实现城市、环路、高速混合路况全自动驾驶,如今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单车(RT6)成本已降至20.46万元,较早期下降超80%;小马智行通过自研算法,在全无人驾驶场景下能精准处理突发路况。

瑞银路测覆盖的三家企业中,百度Apollo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Robotaxi车队,萝卜快跑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超1400万次;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均已获得多地运营牌照,文远知行更是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以哈啰全栈自研的技术方案产品为主,另外一条是跟地平线联合开发的L4产品。”杨磊受访时称,“我越来越觉得最终胜出者大概率是把运营和技术都做到极致的。而且是把运营技术和Robotaxi技术深入整合在一起,制造反而不关键,找车企代工就好了。”

怎么看,杨磊都像是在说滴滴。欲戴王冠,哈啰首要争夺的目标,应该是从国内Robotaxi的“第五”做起。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