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产业链A股公司积极布局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8096阅读 2025-09-18 00:38

Ai快讯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2025 ALL - IN峰会上指出,Gen3核心攻关聚焦在“手与前臂”,再次凸显了“手”的战略地位。从特斯拉发布的最新金色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视频可见,其灵巧手正朝着精细化、仿生化方向迭代。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表示,Optimus灵巧手工程量在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工程量中占比较高,是迭代核心。完成灵巧手的优化,将助力打通人形机器人产业量产落地的“最后一厘米”。

灵巧手技术壁垒高,涵盖硬件、算法与应用场景三大环节,是实现精细化操作和智能交互的关键部件,与机器人“大脑”直接相关,其感知与反馈质量直接影响大脑模型的学习效率,堪称机器人最重要的硬件之一。

政策层面为灵巧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及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要突破智能灵巧手等核心技术,推进相关产品研制及应用。各地也积极响应,如今年2月广东省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部件,推动应用场景创新。

在政策利好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的背景下,灵巧手行业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其应用边界不断拓宽,从工业场景延伸至医疗、教育等多元领域;研究生态更趋丰富,从早期高校、研究所主导的学术探索,转变为市场力量深度参与、企业主体加速崛起的产业化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灵巧手技术加速迭代。例如,北京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开发的F - TAC Hand,是国际首个同时具备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和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手系统。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内各大厂商也纷纷展示新款灵巧手产品及技术。

成本门槛的逐步降低成为灵巧手产业规模化的重要助推力。部分国产厂商实现了自主研发驱动电机、精密传感器等关键组件,摆脱进口依赖,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大幅降低了灵巧手生产成本,为人形机器人整机压缩成本、走向大规模量产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独立价值看,灵巧手可脱离特定机器人本体单独存在,通过接口适配服务于多个领域,是人形机器人产业中需求明确、商业化路径清晰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机器人灵巧手市场规模将达19.21亿美元,2030年将突破30亿美元。

机器人灵巧手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供应,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机器人本体及多个领域。随着市场热度攀升,产业链上市企业积极布局关键环节。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多个方面已有订单;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泡材料可用于灵巧手及电子皮肤等领域;江苏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腱绳产品已向多家机器人企业送样沟通;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已开拓多家头部客户并实现小批量交付。

北京艾文智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曹辙建议,产业链相关企业应聚焦核心环节创新,推进核心器件国产化,强化产业链协同,共同打通人形机器人产业量产落地的“最后一厘米”。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