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啤酒九成产能闲置,转型陷迷局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7810阅读 2025-09-20 07:07

Ai快讯 近日,位于甘肃兰州的兰州黄河(*ST兰黄,000929.SZ)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酒类经营、餐饮服务等许可经营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兰州黄河通过并购进军果汁行业,深圳子公司或许会成为其果汁业务走向全国化的起点。

兰州黄河以啤酒为主业,但自2010年起热衷于炒股,且炒股收益一度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2010年入市首年,兰州黄河通过重仓深发展A、中国联通等多只个股,投资获利1.09亿元,当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1.02亿元,创下历史最好盈利水平。此后,公司在证券投资上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购买股票资金2.62亿元,约占当年营收的50%;2018年和2022年,炒股资金分别高达7.29亿元和9.44亿元,累计证券投资收益超2亿元。

然而,过度沉迷炒股让兰州黄河逐渐忘却主业,主营业务营收持续下滑。财报显示,2018 - 2024年,公司营收逐年下滑,分别为5.09亿元、4.55亿元、3.07亿元、3.09亿元、2.66亿元、2.41亿元、2.11亿元,2022 - 2024年持续亏损。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9683.57万元,同比下降15.82%;净利润为 - 1191.32万元。兰州黄河亏损主要受证券投资影响,甚至逐渐走到了退市边缘。

兰州黄河在上半年财报中指出,我国啤酒行业整体产量下行,竞争格局稳定,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等头部品牌凭借规模效益和强大渠道控制能力占据有利地位。同时,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新兴企业和品牌的涌入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啤酒行业专家方刚认为,兰州黄河业务下滑的内因包括产品低端老化,主力产品黄河王敦煌占比超95%,口感、包装老化,年轻消费者流失严重;长期股东内斗影响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渠道下沉深度不足,市场拓展与覆盖能力弱,线上渠道布局滞后。外因则是啤酒行业巨头持续渠道下沉,挤压了其市场份额。酒业行业专家马斐表示,内因是兰州黄河上市后缺乏长远战略目标,2002 - 2010年国内啤酒巨头大肆收购扩张时,黄河啤酒却错失机会。

在啤酒主业被挤压的背景下,9月4日,兰州黄河宣布完成对吴忠市义旺果汁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义旺果汁成立于2024年9月18日,专注于饮料生产、食品生产、销售及浓缩苹果汁研发等业务。2024年,义旺果汁实现营收5266.4万元,净利润369.49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净资产为2624.46万元。9月5日,兰州黄河拟以0元受让西安淳果饮品有限公司持有的义旺果汁50.6329%的股权,并出资2691.75万元履行出资义务,交易完成后将成为控股股东。9月9日,股权购买事项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毕。此外,9月3日,兰州黄河拟与重庆橙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盐城丝路安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70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其出资3570万元,持股51%。

不过,目前果汁行业已是一片红海,除康师傅、农夫山泉、统一、汇源等头部企业,国投中鲁、美汁源、元气森林等也在该行业布局。天眼查显示,全国涉及果汁的企业多达53990家。马斐认为,果汁产业高度集中透明,技术和创新门槛低,利润空间有限,对组织机构和销售团队要求高,兰州黄河不具备这些条件,跨界转型难以成功。

兰州黄河在啤酒市场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兰州一家中餐连锁企业老板表示,店里兰州黄河旗下的青海湖啤酒销售不如雪花纯生、青岛九度等,主要是其他厂商支持力度大,消费者重复购买力强。今年上半年,公司在甘肃省内销售占比达73.54%,设计产量约30万千升/年,实际产量仅2.37万千升,尚不足十分之一。

马斐认为,黄河啤酒难以拓展省外市场,只能守着本地市场,情况会越来越差。方刚指出,兰州黄河体量小、产品老化,在省外市场品牌认知度低,渠道建设和市场推广难度大,但通过产品升级、推出特色精酿啤酒等方式,仍有绝地反击的机会,其过剩产能也有再开发价值。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