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芯”势力抢抓发展“窗口期”竞速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4w阅读 2025-09-21 03:32

Ai快讯 今年以来,广州“芯闻”不断。英伟达被反垄断调查、阿里 AI 芯片“闪现”央视的同时,广州半导体产业也动作频频,行业龙头芯原微电子投资广州、粤芯半导体正式启动 IPO、中微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华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芯粤能的碳化硅工艺平台正式交付、增芯科技在智能传感器制造领域有新进展。

当前,芯片国产替代为广州半导体产业带来了追赶全国乃至全球的宝贵“窗口期”。作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先导产业”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布局”,广州已做好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核心承载区的准备。

在加大研发投入方面,芯片半导体产业链复杂,广州着力“补链”。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例,“半导体 IP”是核心要素,9 月初,国内半导体 IP 领域龙头企业芯原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芯原广州在白云区落户,未来将发挥在半导体 IP 和芯片设计上的优势,推动广州集成电路在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提质升级,提升本土晶圆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

芯粤能也一直坚持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其研发副总裁相奇表示,芯片研发投入边际效应高,做好研发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凭借高投入、高速度的研发,芯粤能深入汽车企业供应链,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碳化硅沟槽 MOSFET 工艺平台填补了国内沟槽商业化的空白,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近日已正式交付客户。

政策赋能上,广州全力打造“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前瞻战略布局以及强力资金支持。近年来,广州出台多项措施支撑产业发展,规模 1500 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500 亿元的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母基金 + 子基金”模式,累计投资半导体项目超 140 个,金额近 100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广州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30.0%,模拟芯片产量增长 19.5%;1 - 7 月,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 32.3%,集成电路圆片和模拟芯片产量分别增长 53.9%和 18.9%。

在串珠成链方面,从研发到设备再到应用领域,广州的芯片产业全链条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芯片中央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支撑全链条科技研发需求;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中微公司建设华南总部及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一期总投资约 10 亿元,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 10 亿元;应用领域广州芯片企业百花齐放,如晶科电子深度介入汽车产业,其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打造的产品可满足多场景需求。粤芯、增芯、奥松等一大批芯片企业在广州串珠成链,激活和拓展着集成电路生态。

广州对芯片产业相关企业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国内有说法称全球 60%芯片应用市场在中国,中国 60%芯片应用市场在珠三角,广州是核心区域之一。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周晓阳认为广州应用场景丰富,利于创意落地;芯粤能相奇感受到广州产业链融合优势明显;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表示大湾区跨域资源整合能力使企业能实现“技术—产品—市场”的快速转化。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