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极飞科技曾于2021年11月向上交所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由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前次A股上市申请的保荐人。然而,鉴于当时的市场状况及我们战略发展的规划,公司请求于2022年5月自愿撤回前次A股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极飞科技是一家农业机器人公司,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公司的产品矩阵包括农业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及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可系统性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在农作物管理环节,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度极飞科技以10.7%和17.1%的市占率于世界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分别排名第二。
农业机器人具有作业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显着特点,在传统机械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以及AI等前沿技术,这使得农业机器人能够在非结构化的农业作业环境中高效工作。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营收计,全球农业机器人行业由2019年的人民币2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9.3%。
在目前农业机器人的主要产品类型中,农业无人飞机的商业化较成熟,应用场景较多。由喷洒农药逐渐拓展出播种、撒肥、巡田等功能。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机器人企业在更多的农业环节(如耕种收)中研发和落地相应的农业机器人产品,如无人插秧机、采摘机器人等。随着劳动力短缺、精準农业需求增长、可持续生产压力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农业机器人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9年,全球农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以53.3%的年均複合增长率增长至人民币749亿元。
从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方面,各国有所侧重。不同国家因农业场景不同,技术应用也有所区别。例如,美国采用大规模农业模式,注重导航和无人驾驶技术,如约翰迪尔公司致力于无人驾驶技术及相关系统套件的研发和升级。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注重中小型农机和设施果园机械的发展,如比利时企业Octinion推出草莓采摘机器人、日本松下推出番茄采摘机器人,法国VitiBot推出葡萄园电动跨藤机器人。同时,针对甜椒、黄瓜等不同品类果蔬的种植与收获,也有研发完成的多种机器人产品。
中国农业机器人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在20世纪之前,中国农业劳作完全依赖人力和畜力(牛、马、骡等),劳动工具主要为曲辕犁、耧车、水车等传统农具。进入20世纪后,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来,农业劳作依靠人机协同,机械设备主要为柴油发动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到了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导致「无人种地」现象突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迫切需要催生对农业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营收计,我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人民币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34亿元,年均複合增长率29.8%。近年来,我国不断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机器人的引入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着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出。预计至2029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将以42.3%的增速增长至人民币200亿元。未来,农业机器人将被引入育种、除草,以及果园、丘陵、山地作业等更多农业场景中,加速中国农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
来源:瑞财经
作者:刘治颖
相关标签:
IPO研究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