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提锂产能落地,锂资源自主化加速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6.3w阅读 2025-09-29 03:20

Ai快讯 2025年以来,国内盐湖提锂产能建设进入密集落地期,此次的“主场”在西藏,藏格矿业、紫金矿业、蓝晓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快重点项目布局,有望大幅提升青藏高原的盐湖提锂规模。


产能扩张态势明显

藏格矿业旗下麻米错盐湖5万吨/年碳酸锂项目于今年6月获立项核准后,三季度已启动全面建设,矿区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若进展顺利,2026年可实现满产。该项目工程建设预计9 - 12个月,5万吨产能一次性建设完成,采用自有技术路线,若一期顺利,后续还有5万 - 8万吨产能有望释放。此外,藏格矿业通过参设基金收购国能矿业39%股权,国能矿业旗下两大优质盐湖已有1万吨产能项目与蓝晓科技合作,后续还有12万吨产能待开发,远期规划锂盐产能达13万吨。

紫金矿业在西藏拉果错盐湖的开发持续推进。项目采用“钛系吸附 + 膜耦合”新工艺原卤直接提锂,缩小了计划用地面积。虽2023年一期建设完成后未能如期达产,但产能释放已现加速迹象,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产量达7315吨,远超2024年同期。不过,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工作进度,今年将夯实生产能力,产生正向现金流。

蓝晓科技作为老牌技术服务商,通过技术输出深度参与国内盐湖产能建设。其与国能矿业合作推进结则茶卡盐湖3300吨氢氧化锂产线建设,采用“零碳”工艺,有望成为西藏首个达标运行的工业化盐湖提锂项目,后续6700吨产线也计划加快推进。2025年8月,公司中标新疆罗布泊盐湖老卤提锂扩能改造项目,巩固了行业地位。


技术迭代升级助力

产能扩张的背后,是盐湖提锂技术路线的系统性革新。直接提锂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实现了效率革命,如五矿一里坪项目采用卤水直提法,将生产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小时到几天,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和土地破坏。

久吾高科一里坪盐湖项目为五矿盐湖技改三期提供纳滤膜系统,提升了锂提取效率,延长了膜寿命。盐湖股份新建4万吨/年锂盐项目采用“连续离子交换移动床 + 膜耦合”技术,预计提升锂收率,同时构建低碳生产体系。

麻米错盐湖卤水资源优势明显,藏格矿业将麻米错项目一次收率目标设定为不低于95%。随着技术成熟,吸附剂价格大幅下降,降低了工业化应用成本,推动行业竞争力提升。一些早期建成的产能也已开始技术改造。


高原项目挑战重重

目前国内盐湖已建成产能18万吨,但受部分小盐湖关停及季节变化影响,产能利用率较低。我国盐湖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目前盐湖提锂主要集中在青海。

西藏盐湖资源禀赋好,但开发利用缓慢。西藏矿业扎布耶盐湖生产不稳定,二期项目尚未达产;金圆股份捌千错湖项目受高原环境影响,产能利用率低;紫金矿业拉果错项目产量释放缓慢。

西藏多数盐湖位于高海拔地区,低温、缺氧环境影响设备寿命与运行效率,增加人员运维难度与成本。同时,工业用水指标不足,企业需额外投入成本进行淡化处理;电力供应棘手,企业需配套建设光伏储能项目,增加前期投入和达产周期。此外,西藏对盐湖开发的环保与碳排放要求严格,项目批准速度慢,部分已建成产能需改造才能投产,导致实际产量与规划产能差距较大。


迈向锂资源自主化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在资本持续投入与产业政策引导下,盐湖提锂产业突破势头不可逆转,成为我国破解碳酸锂进口依赖的重要力量。为保障项目电力供应,龙净环保下属公司紫金龙净追加投资建设光伏储能二期工程。

2024年中国碳酸锂产量中,盐湖提锂占比仅17.7%,不能满足国内整体需求。目前我国碳酸锂主要靠进口锂辉石提取,而盐湖提锂成本显著低于进口锂精矿加工成本。西藏规划有40万吨碳酸锂产能,开发潜力值得期待,若放量增长,将大幅降低碳酸锂成本,满足我国急速增长的碳酸锂需求。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