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人寿清仓杭州银行:16年投资净赚超18亿收益率逾150%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4243阅读 2025-10-09 12:48

近日,杭州银行(600926)发布5%以下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正式披露中国人寿(601628)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已全部实施完毕。

截至当日,中国人寿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078.9万股,与计划减持上限完全一致;此次减持的价格区间为15.23元/股至16.88元/股,经核算,减持总金额约合8.3亿元。截至9月30日收盘,中国人寿对杭州银行的持股数量已降至0股,持股比例同步变为0%。

这一动作,为中国人寿与杭州银行长达16年的投资渊源画上了句号。

中国人寿与杭州银行的交集始于2009年。当时杭州银行启动第七次增资扩股,中国人寿以6.5亿元现金认购5000万股,每股成本约13元,首次成为该行股东。

2014年,中国人寿进一步加码布局,先是以9.2亿元从亚洲开发银行受让7920万股,每股价格11.6元;随后又以6600万元从杭州新闻物业管理开发公司受让600万股,每股价格11元,两次受让合计耗资近9.9亿元。

同年,杭州银行实施每10股转增2股的方案,中国人寿持股量从1.4亿股增至1.6亿股,截至2016年6月末,其持股比例升至6.16%,成为杭州银行第五大股东。

2016年10月杭州银行上市后,中国人寿持股比例虽因股份稀释降至5.55%,但仍是该行重要的战略股东。

2021年起,中国人寿开始逐步减持杭州银行股份。当年11月,其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0.94%的股份,套现8.4亿元;2023年3月,又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2%的股份,套现14.3亿元。2024年8月,中国人寿曾计划清仓所持的1.1亿股股份,当时这部分股份占杭州银行总股本的1.9%,但最终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5930.28万股,剩余5079万股继续持有,持股比例降至0.85%。

这部分剩余股份后续为中国人寿带来了意外收益。2024年11月25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杭州银行股价从13.5元涨至15.19元,涨幅达12.5%;叠加杭州银行2024年度每股0.28元的现金分红,中国人寿仅从这部分股份中就额外获得1422万元红利。

经统计,中国人寿先后四次减持杭州银行股份,累计套现38.8亿元,较初始16.4亿元的投资成本,净收益达18.9亿元,叠加历年分红,整体投资收益率超过150%。

对于此次清仓,杭州银行方面回应称,这是中国人寿基于市场化资产配置的自主行为,不会对公司基本面产生实质影响。

中国人寿的清仓退出,是杭州银行近年股权结构持续调整的一个重要节点。

事实上,近年来杭州银行的股东构成正经历“外资退出、新资接棒”的转变,逐步形成多元资本格局。

其中,澳洲联邦银行是杭州银行历史上持股周期最长的战略投资者,自2005年以每股2.5元入股后,历经多次增持,持股比例一度达到19.996%,深度参与了杭州银行的早期发展。

2022年2月,澳洲联邦银行率先启动减持,以82.8亿元向杭州市属国企转让5.9亿股股份,当时这部分股份占杭州银行总股本的10%;2025年上半年,澳洲联邦银行完成剩余股份的清仓,其所持3.3亿股(占总股本5.5%)由新华保险斥资43.2亿元受让,两次交易累计总金额超125亿元。

测算数据显示,澳洲联邦银行对杭州银行的投资周期长达20年,累计收益率超过400%,其退出主要是为了聚焦澳新本土核心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澳洲联邦银行持股期间,杭州银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资产规模从不足500亿元增长至超2万亿元。

新华保险的入场则为杭州银行股东结构注入了新活力。受让澳洲联邦银行股份后,新华保险以5.09%的持股比例成为杭州银行第四大股东,其13.095元/股的受让价格,较2025年6月12日杭州银行16.72元的收盘价存在27%的溢价。这一溢价交易不仅响应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也从侧面体现出新华保险对杭州银行“高ROE、低风险、高分红”基本面的认可。

除了险资机构,北向资金也通过二级市场表达了对杭州银行的信心。2025年上半年,北向资金累计增持杭州银行1亿股,这一动作与国际资本对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看好,以及对杭州银行区域业务优势的认可密切相关。

杭州银行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行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截至2025年6月末,杭州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资产规模保持稳健扩张。在盈利方面,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增长16.7%,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显示出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纵观其近年表现,该行业绩增长具有较强连续性,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116.8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169.8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占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比例接近70%,为全年业绩再上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港股动态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