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前夕,相关主体突遭退市危机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757阅读 2025-10-09 16:08

Ai快讯 10月8日,皇庭国际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名下的晶岛国商购物中心(深圳皇庭广场)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被司法裁定以第一次网络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抵偿相关债务。这一核心资产的“痛失”,让正处于董事会换届前夕的皇庭国际面临着退市风险。

2024年,深圳皇庭广场项目收入3.69亿元,占皇庭国际全年营业收入的56.03%。这座运营12年的商业地标正式易主,意味着皇庭国际失去了贡献超半数营收的核心资产。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皇庭广场的评估值为57.498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皇庭国际的归母净资产为1.72亿元,以物抵债后公司净资产约为 -19.21亿元。公司未来存在可能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3.1的财务类强制退市的风险警示情形。受此消息影响,10月9日,皇庭国际一字跌停,收盘股价报2.36元/股。

事实上,皇庭广场的易主是一场持续九年债务纠纷的终局。2016年,皇庭国际子公司融发投资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信托贷款合同,借款30亿元,借款期限为2016年3月30日至2021年3月30日。该笔借款设置了多重担保措施,包括融发投资以皇庭广场及对应土地使用权抵押,皇庭国际以持有的融发投资60%股权质押等。后因政策调整,贷款无法续期,融发投资到期无法履约偿还借款。2021年5月,中信信托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查封皇庭广场的不动产。2024年3月,皇庭国际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在法院主持下,2024年4月,融发投资与中信信托曾达成和解,但这一安排并未持续太久。2024年7月,相关债权全部权益转让给光曜夏岚(深圳)投资有限公司。2025年9月9日,深圳皇庭广场公开拍卖,流拍后光曜夏岚(深圳)投资有限公司请求将财产以首次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抵偿相应债务,为这场债务纠纷画上句号。

皇庭国际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8月26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0亿元,同比下降18.48%;归母净利润亏损1.85亿元,同比下降24.62%。皇庭国际已经创下连续亏损长达17个季度的纪录,2020 - 2024年五年间合计净利润亏损达44.44亿元。特别是最近两年,皇庭国际陷入了“收入为多少、亏损即为多少”的怪圈。同时,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78.11亿元。

重压之下,皇庭国际对转型的需求愈发紧迫。尽管2022 - 2024年公司年报始终将“功率半导体业务”放在首位,但该业务贡献并不大。据2024年年报,公司功率半导体业务实现营收为7267.29万元,不足1亿元。

9月26日晚,皇庭国际公告将于10月16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审议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等相关议案。同日披露的《第十届董事会2025年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将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现任公司董事、财务总监李亚莉等;3名独立董事候选人分别为劳丽明、林熹和杨文。与2022年那场引发市场关注的董事会换届相比,此番人事安排显得低调且保守。彼时引入国家“核高基”专家邱善勤担任董事长,曾描绘宏伟的半导体转型蓝图,但三年过去,半导体业务收入不足当初10亿元目标的十分之一。新一届董事会候选人背景明显偏向传统企业管理,缺少半导体技术产业背景,与公司高举的半导体转型旗帜形成反差。

未来,新一届董事会将如何带领皇庭国际走出长达17个季度的亏损泥潭,找到业务转型和债务化解的新路径,答案似乎还不清晰。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