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欲借生物医药破万亿造高地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598阅读 2025-10-12 21:06

Ai快讯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不仅研发和临床试验增量显著,还从传统引进向自主创新输出转变。上海作为将生物医药列为三大先导产业的城市,以一组最新数据展示了其创新生态的浓度与厚度。2024 年,上海生物医药企业 License - out(许可授权)交易达 38 起、307 亿美元,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8.94%,今年上半年达 5005.66 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 1 万亿元。

随着产业进入新的换挡提质期,上海正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市科委生药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曹宏明表示,上海将推动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全链条加速,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打通临床科技成果转化

上海自 1993 年将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 30 多年发展,截至 2024 年工业产值已超 2000 亿元。“十四五”以来,上海出台多部法规和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多个科技专项,推动生物医药前沿突破和产业发展,同时打造多个产业集聚区。

上海的创新策源能力和临床机构资源为生物医药行业奠定了基础。为将医疗机构资源转化为落地应用,2024 年 9 月成立的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下称“临转院”),探索医院临床成果公司化运营新模式。临转院副总裁王立言介绍,该模式将医院临床成果的专利许可权交由临转院,临转院以现金入股与投资人合资成立公司,并设立服务信托保障医院收益。与医院直接作价入股模式相比,具有专业化服务与管理、避免风险和政策障碍、提高转化效率保障医院收益三方面优势。

今年年初,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一项肠道菌群微生态诊疗技术待转化,与深圳零一生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临转院与医院对接,按成果公司化运营模式,5 月 6 日新设立的合资公司注册成功。王立言表示,该模式解决了市级医院直接作价入股后经营性资产专业化管理问题,实现了临转院持有股权、医院享受股权收益的代持目的。


外资聚集到本土创新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从跨国药企集聚到本土生物医药上市企业诞生的阶段。国际 TOP20 药企和 TOP20 医疗器械企业中各有 19 家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2023 年以来,众多企业的高能级项目相继落地。

随着中国本土创新力量崛起,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协同创新合作增多。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表示,上海作为科技创新高地,拥有完善产业链、世界级研发基础设施、产业配套、高水平人才储备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19 年该公司将药物研发中心布局在上海张江“药谷”,今年入驻浦发新原力孵化器,研发能力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上海制定了覆盖“研发 + 临床 + 制造 + 应用”产业链的政策举措,推进“张江研发 + 上海制造”行动。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的“中国一类新药呋喹替尼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 2024 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呋喹替尼是我国首个全链条自主完成的抗肿瘤原创新药,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为全球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选择,达成逾 80 亿元海外技术许可收入,2024 年全球市场销售额突破 29 亿元,预计三年内形成超百亿规模。

上海本土企业复宏汉霖 10 月 9 日宣布其自研创新型 PD - 1 抑制剂 H 药汉斯状®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成为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琳·露丝·贝尔托齐团队正与复宏汉霖合作,明年将启动首个人体临床试验。复宏汉霖相关负责人认为,上海的国际化生态和制度环境为企业全球化提供了基础,公司以上海为总部建立了完整体系,实现与监管机构高效沟通,推进多个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今年,复宏汉霖的汉斯状®在欧盟获批上市,受益于上海市政府出台的支持创新药出海政策。

截至 2024 年末,上海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 2183 家,多家头部企业产值居前列,7 家企业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联影医疗全球排名升至第 57 位。2021 至 2024 年上海累计 46 家生物医药企业 IPO 上市,今年 1 - 9 月新增 4 家,另有多家企业正在推进上市。


耐心资本投入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等特征,对产业资本依赖性强,耐心资本投入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健表示,我国创新药突破需要长期稳定支持,资本市场要能容忍失败。

上海市出台的《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包含投融资方面措施。2024 年上海成立总规模 225 亿元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已遴选 13 个子基金,资金放大 5.59 倍;设立 100 亿元规模的并购基金。2021 至 2024 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累计融资 2383.72 亿元,发生融资事件 1494 起,位居全国前列,196 种新优药械产品纳入市级医院目录。

上海国投公司基金管理部(科创金融部)业务副总经理陈晓婕介绍,多元化资本在生物医药投融资中发挥着孵化器、加速器、稳定器等功能作用。上海国投公司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截至 2025 年 10 月,作为基石出资人认缴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 22.5 亿元,完成 13 个子基金市场化遴选,放大倍数 5.59 倍。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国资母基金等综合性基金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投资方向,旗下基金管理人还与生态伙伴合作,探索临床转化及产业协同并购路径。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