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威生物)重新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进行第二次上市,中信证券及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迈威生物为一家制药公司,专注于自主开发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药物,涉及肿瘤、免疫、眼科、骨科等领域。
截至递表前,迈威生物已有4款商业化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及迈粒生®,分别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2024年3月、2025年5月获批,保持每年上市一款新药的节奏。
此外,公司研发管线中拥有10余款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品种,包括自研核心产品9MW2821(靶向Nectin-4的ADC候选药物),目前已进入多项关键III期试验阶段。
作为多管线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迈威生物的药物研发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尽管已有4款产品上市,但其挣钱速度赶不上烧钱的速度。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迈威生物录得净亏损分别10.59亿元、10.47亿元及5.52亿元,累计26.58亿元。
自2017年公司成立至2025年上半年,迈威生物持续亏损,已累计亏损62.71亿元。
相比巨额亏损,收入显得杯水车薪。报告期内,迈威生物实现收入分别为1.28亿元、2亿元及1.01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2.43%。
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是亏损的主因。上市前的2017年至2021年,迈威生物研发费用逐年增长,由1.07亿元增至6.23亿元;落户科创板后,公司研发依旧保持高投入,2022年-2023年分别为7.59亿元、8.36亿元。
到了2024年,在ADC药物、双抗等前沿领域,研发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之时,迈威生物却缩减研发开支至7.83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3.92亿元,同比增加21.74%。
2023年-2025年上半年,迈威生物研发投入累计20.11亿元,是同期总收入的4.69倍。
截至2025年6月末,迈威生物共有研发人员385人,占总员工数量的近三成。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127项专利并提交261份专利申请,包括与核心产品有关的22项专利及20份专利申请。
迈威生物研发出现阶段性缩水的同时,销售费用却持续猛增。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还仅有2123.73万元,到了2024年已增至1.92亿元,三年大增了8倍,并超出同期公司总收入。
2025年上半年,迈威生物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02亿元,同期总收入为1.01亿元,这相当于每卖出1元的药就要花1.01元做推广,无异于"赔本赚吆喝"。
2023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因会议及公开演讲、业务拓展及商业推广费用而产生的营销费用分别为4203.2万元、5826万元、3902.1万元,合计1.39亿元。
来源:瑞财经
相关标签:
拆解IPO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