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市场热 产业链公司积极创新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8436阅读 2025-10-17 01:08

Ai快讯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与2020年9月底相比,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

从产品类型来看,智能手表品种数已达2.9万种,年均增长46.8%;智能眼镜0.2万种,年均增长23.5%;智能耳机12.2万种,年均增长14.0%;智能手环2.8万种,年均增长1.2%。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产品的品种数增速显著高于智能穿戴行业平均水平。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新动力,推动智能穿戴产品领域创新活跃,未来有望催生出更丰富的新型智能穿戴产品形态及使用场景。

从地区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9月份,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总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15.84万种)、北京市(0.65万种)、浙江省(0.32万种)、上海市(0.31万种)、福建省(0.28万种)。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称,广东智能穿戴产业活跃得益于其深厚且完整的产业链基础,区域内集聚了芯片、光学显示、传感器、电池等关键环节的上下游企业,形成高效协同制造网络,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转化。

《证券日报》记者在深圳华强北市场调研发现,品类丰富的智能穿戴产品成为该市场亮点,吸引全球采购商。华强北市场不仅智能穿戴产品的配件和整机品类齐全,还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制造营销的完整链路,能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甚至可实现当日设计、次日量产、一周“出海”。

在智能穿戴产业链上下游,A股上市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在声学、光学、微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创新优势明显,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无线耳机、智能眼镜及其他智能可穿戴产品;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产业领域,专注核心组件和技术,可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在智能穿戴领域布局完善,产品覆盖多类终端,并与众多头部品牌客户深度合作。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委员汪张明认为,智能穿戴既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关键入口,也是关键载体,市场潜力巨大。北京智帆海岸营销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梁振鹏指出,中国智能穿戴产业已在智能手环、健康监测等领域领跑,未来企业可从核心技术研发、深化跨行业融合、提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继续努力,把握产业新机遇。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