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至今已满一年。在日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30单,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并购六条”针对并购重组领域痛点与难点,通过简化流程、明晰标准、强化服务等举措,持续激发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支持科技创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成效显著,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
以上交所为例,一年来沪市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正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突破、向新求质的“加速器”。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沪市新增首次披露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交易111单,交易额超3007亿元,数量接近2022年初至“并购六条”发布期间总和。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并购数量增多的核心动力是“并购六条”释放制度红利。监管包容度提升、审核效率优化,使并购从“政策约束”转向“市场驱动”,有利于打通产业整合通道,助力实体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上市公司并购路径日益多元化,包括收购未盈利资产、拟IPO企业转重组及海外并购等,创新方案频出。上交所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实施以来,7单涉及收购未盈利标的,23单涉及收购拟IPO企业,10单涉及跨境并购。田利辉表示,创新路径拓宽资本流动渠道,多元化并购模式可满足差异化需求,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资本市场向“价值创造平台”转型,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并购热点,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整合加速,并购案例超三成。如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相继披露并购方案。同时,沪市近30单并购方向指向转型,助力企业从传统行业向高端技术装备、半导体先进制造业跃升。田利辉称,这是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需求的共振,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加速向高端制造跃迁。
在“并购六条”支持下,定向可转债、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创新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并购重组交易灵活性,减轻企业成本压力,降低交易风险,促进交易达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沙叶舟表示,多元化并购重组支付方式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并购风险,中长期看,对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并购后业绩承诺及促进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供给有积极意义。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指出,随着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我国步入以资本市场为渠道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新阶段,应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他强调,“没有并购重组,就难以形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所必需的经营规模和竞争优势”。
沙叶舟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进,并购有望在模式、理念和交易场景等方面创新。同时,并购重组业务对企业合规交易要求高,要防范信息泄露和操纵市场风险,规避低质量并购,构建科技企业并购中符合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估值体系。并购重组市场发展机遇广阔,但也需关注合规与风险等核心问题。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