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等中概股加快推进回港上市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2341阅读 2025-10-21 00:50

Ai快讯 近期,多家中概股加快了回港上市的步伐,为港股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变化。

9月16日,激光雷达企业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约41.6亿港元,成为近四年来中概股回港最大规模融资项目。10月17日,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告称将回归香港市场,实现双重主要上市。10月14日,智能驾驶领域的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均宣布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其中小马智行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文远知行、小马智行2024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截至10月17日收盘,总市值分别为32亿美元、69亿美元。

宏业金融集团跨境上市技术总监谢家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多优质中概股回归并在港股挂牌上市,不仅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丰富投资标的,还能吸引国际资金回流。同时,企业回归香港市场可强化与内地投资者的联系,推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自2018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及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以来,中概股加速回归港股。2019年,阿里巴巴成功回港“第二上市”,首发募资约1012亿港元,成为标志性事件。此后,京东、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陆续回港上市,推动了港股市场结构与流动性的双重升级。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4只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今年以来,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回港上市,随着禾赛、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科技公司的回归,港股“科技属性”将进一步强化。目前中概股回港上市的方式主要包括在香港“第二上市”、在美股私有化退市后赴港重新上市、分拆上市,以及直接申请在美股和港股双重主要上市。2025年回港上市的企业普遍选择双重主要上市,其优势在于可直接被纳入沪深港通,吸引南向资金流入,进一步提升估值与流动性。

从行业来看,此前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以互联网和生物科技企业为主,2025年回港上市企业集中于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激光雷达等硬科技领域,体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趋势。从市值表现来看,多数回港上市公司的市值在港股市场中位居前列。以阿里巴巴为例,目前其在港股的市值超过3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的“压舱石”之一。京东、网易、携程等公司的港股市值也均超过3000亿港元。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袁梅表示,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回归香港市场,有助于优化港股市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的成长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将增强港股市场资金吸纳能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港交所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显效,为中概股回流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香港交易所自8月4日起正式实施IPO定价机制改革,提升定价效率、吸引国际发行人。监管层也鼓励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表示,港交所一系列举措旨在增强市场流动性及对中概股的承接能力,引导更多优质、规模化企业选择回归港股。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