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10月20日至22日,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作为全球风电领域的“灯塔”,此次大会以12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千余家领军企业参展的规模,吸引了全球风电行业从业者、专家学者以及投资者,全景式展现了风电技术革新突破、产业生态协同创新趋势。
在技术跃迁与成本重构方面,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意义重大,不仅保障能源安全,更是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技术助力海上风电项目拓展,金风科技与三峡集团联合研发的漂浮式风电机组于今年10月1日在广西北海成功吊装。该机组能突破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只能安装在近海的约束,还能有效摊薄漂浮式开发成本,节约用海面积,降低工程和运维成本,优化经济性指标。
然而,深远海风电设备面临恶劣条件,部件易失效,运维成本高。不过,大会现场多家风机运维企业展示了创新产品。南京土星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带来风机叶片内部裂纹预警产品,可对叶片故障前兆信息进行分析和辨识,实现缺陷诊断与预警。随着运维数字化程度提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风机状态监测并提前预警成为可能,改变了过去滞后的检修体制。当前,我国近海风电开发近饱和,产业正加速向深远海迁移,随着核心技术突破,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的瓶颈与障碍正逐步消除。
在场景深化与创新运营模式方面,2025年“三北”地区陆上风电开发加速,青海、甘肃、新疆等地新增装机容量持续攀升。政策推动沙戈荒地区风电项目,华锐风电针对该地区冬季极端低温环境,研发了低温启动预润滑技术,确保风机在低温下迅速、安全启动,减少机械磨损,提升设备可靠性。
人工智能也深刻影响着风电行业。在“AI与智能运维分论坛”上,华锐风电介绍在风机状态管理中利用智能算法进行规律识别和趋势预测,实现机组状态评估和健康管理,在陆上风电场群级运维管理中实现从被动维护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
此外,“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蓬勃开展,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份发布省级实施方案,建设分布式风电项目,通过村企合作助力农民增收。大会现场还展示了“风电+田野”生态融合模式,利用零散土地安装风电机组,通过“村集体+企业”参股机制共享收益,巩固脱贫成果。
风电产业正朝着大型化、海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风电机组可靠性与运行效率提出挑战。在这一浪潮中,众多从业者以创新和技术为动力,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