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10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业内人士称,在市场需求增长和政策提振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有望迎来新一轮加速建设周期,相关充电桩设备企业将受益。
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全球领先。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公共充电设施(枪)447.6万个,同比增长40%;私人充电设施(枪)1358.7万个,同比增长60%。与2024年底的1281.8万个相比,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大幅增长。据公安部和中汽协数据,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000万辆,“车桩比”大幅缩小至约2.21:1。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表示,我国充电设施建设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政策支持和补能技术革新。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平均每5辆电动汽车就有2个充电桩。同时,充电运营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充电运营商数量从10余家增长至3万家以上,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形成“头部引领小微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在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协同努力下,充电桩等补能设施建设快速铺开,充电网络密度不断提升,功能日益完善。
我国充电服务能力也在翻倍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 - 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22.8万辆,同比增长34.9%。《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基本能满足现阶段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行动方案》注重均衡性、创新性,要求补强城市快速充电网络等。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在政策引导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将迎来加速建设周期,对大功率快充设备的需求有望显著拉动,相关充电桩设备企业将受益。
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国恩股份凭借在非金属结构件方面的技术突破与量产能力,切入充电桩核心配套体系。该公司完成了SMC复合材料配方复配技术升级,推出系列充电设施结构件产品,已进入主流设备厂与新能源车配套体系并批量稳定供货。其复合材料产品在耐候、防水、绝缘等性能及轻量化方面表现优异,推动充电设施迈向“复材时代”。国恩股份表示,未来三年有望巩固技术壁垒,扩大产能建设。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在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表示,行业核心发力点将聚焦于高效集约化、配合电网稳定和提升用户体验。华为推出的全液冷超充等技术方案,能解决土地、电力资源稀缺问题,化解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
专家表示,未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程加速,电动汽车将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充电基础设施将成为连接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关键节点,发挥更重要作用。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