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鼎股份2025前三季净利3.29亿增474.3%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2620阅读 2025-10-21 12:02

Ai快讯 2025年10月21日,中证智能财讯披露了永鼎股份(600105)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永鼎股份经营业绩表现出色,实现营业总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22.13%;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4.30%;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613.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11.44万元,而上年同期为 -4.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22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21%。

以10月20日收盘价计算,永鼎股份目前市盈率(TTM)约为60.55倍,市净率(LF)约6.11倍,市销率(TTM)约4.23倍。

公司经营业务广泛,涵盖光棒、光纤、光缆的研发生产与市场销售,并在此基础上向光器件、光模块、光芯片研发及软件开发等领域延伸。

在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21%,较上年同比上升8.23个百分点;投入资本回报率为5.29%,较上年同期上升3.02个百分点。

现金流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11.44万元,同比增加5.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18亿元,同比增加2.3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2.71亿元,上年同期为 -1.81亿元。

资产重大变化上,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增加0.67%,但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2.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增加5.49%,占比下降1.68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23.51%,占比上升1.51个百分点;存货较上年末增加34.36%,占比上升1.46个百分点。

负债重大变化方面,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加47.15%,占比上升3.61个百分点;长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44.62%,占比上升1.99个百分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减少22.37%,占比下降1.62个百分点;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8.94%,占比下降1.12个百分点。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流动比率为1.01,速动比率为0.82。

三季报还显示,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出现变动。新进股东为UBS AG、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王世忱、国联安基金中国太平洋人寿股票相对收益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取代了二季度末的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 自有资金、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 分红 - 个人分红 - 019L - FH002沪、杨阳、高盛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在具体持股比例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有所上升,上海东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安成长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持股有所下降。

以下是部分股东持股详情:

|股东名称|持流通股数|占总股本比例|变动比例|

| ---- | ---- | ---- | ---- |

|永鼎集团有限公司|38261.87|26.171001|不变|

|上海东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4218.15|2.885204|-0.404|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2477.66|1.694714|1.124|

|UBS AG|794.35|0.543332|新进|

|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704.76|0.482055|新进|

|俞瀚|618.68|0.423177|不变|

|王世忱|605.23|0.413977|新进|

|长安成长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450|0.307799|-0.068|

|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400|0.273599|-0.547|

|国联安基金中国太平洋人寿股票相对收益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360|0.246239|新进|

注:市盈率 = 总市值/净利润,当公司亏损时市盈率为负,此时用市盈率估值没有实际意义,往往用市净率或市销率做参考;市净率 = 总市值/净资产,多用于盈利波动较大而净资产相对稳定的公司;市销率 = 总市值/营业收入,通常用于亏损或微利的成长型公司。文中市盈率和市销率采用TTM方式,即以截至最近一期财报(含预报)12个月的数据计算,市净率采用LF方式,即以最近一期财报数据计算,三者的分位数计算区间均为公司上市以来至最新公告日。市盈率、市净率为负时,不显示当期分位数,会导致折线图中断。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