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当人工智能融入社区日常生活,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10月21日,乐居财经参加了碧桂园服务举行的媒体采风活动,实地探访了位于广州的盈禧花园社区。在活动现场,采风团成员既看到了一个秉持 “共治、共建、共享” 服务理念的人本社区,红色便民港湾、友邻文化等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更深入接触了碧桂园服务“零号居民”清洁机器人,直观体会科技为物业清洁品质定义的新高度。
碧桂园服务将智能技术与人文服务深度融合,推动社区从单纯的“居住空间”向充满活力的“情感共同体”升华。
而这些清洁机器人,不仅是“扫地工”,更是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与AI决策的智能化服务节点,标志着物业服务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新阶段。
正如碧桂园服务集团总裁徐彬淮在活动现场所言:“物业行业正加速迈向以数字化、人工智能与AIoT为核心的未来。公司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升级,更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自主研发并推出清洁机器人,正是将这一认知转化为行动的“关键一步”。
据碧桂园服务披露,截至今年10月20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清洁机器人已在广州、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17个项目中投入使用超130台。按照公司计划,年内这一数字将突破1000台。
智能机器人落地正当时
眼下,正是大力推动清洁机器人发展的恰当时机。
从行业来看,人工智能浪潮正持续渗透物业服务行业,不断重塑其效率、成本与体验的边界。
从碧桂园服务自身来看,在前瞻性布局清洁机器人三年后,技术成熟度提升,足以满足社区降本、增效、提质三大核心需求。
在活动现场,采风团成员看到,“零号居民”机器人通过边刷聚拢、中扫卷入尘盒处理石子、螺钉、纸团等固体垃圾,以“活水洗地 浮动刮板”系统能即时回收污水,对酱油、可乐等常见湿垃圾实现“即洗即干”。
据工作人员现场介绍,针对无数南方人头疼无解的回南天,机器人也有独特的应对方案:机器人支持自动识别,当发现地面积水较多时,会自动触发滚筒提速等逻辑,加快污水回收速度。
与传统人工清洁相比,“零号居民”机器人在效率与洁净度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此外,“零号居民”还具有超强避障功能,搭载了多传感器融合导航避障系统,具备毫米级超感知贴边能力。其采用高算力芯片,专为住宅场景定制算法,能智能识别佛龛、快递、宠物等数十种障碍物并设定不同避让策略,确保在高动态环境中安全、流畅作业。
采风团成员观看了机器人整个工作流程,发现机器人进梯前,如果识别到电梯内有婴儿车、手推车、大件物体或者人员较多,会直接取消进梯,等待梯门关闭后再重新呼梯。
据介绍,机器人能自主呼梯、乘梯,实现跨楼层作业。其智能梯控系统能识别轿厢内拥堵情况,主动礼让业主,执行“业主优先”策略,体现人性化设计。
目前,盈禧花园共有4台清洁机器人负责全项目楼宇地面保洁,不仅提升效率、节约成本,还提升了保洁满意度。据披露,机器人进场6个月后,社区满意度均值提升8个百分点。
筑就物业科技护城河
碧桂园服务正以数字化工具,落地从项目到人、事、物的精细化管理。
碧桂园服务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赵晓光指出,“零号居民”清洁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深度聚焦物业垂直场景,并由此构建了四大“护城河”,即物业机器人运营调度平台、人机协作运营模式、海量数据积累和深度定制。
其专门研发了物业机器人管理运营和工单调度平台,将机器人与保洁、巡逻等各工种人员在统一平台下进行工单协同,实现人机高效配合。
保洁团队进行“策略管理”,统筹机器人调度、特殊污渍处理、品质抽检,精力转向精细化服务,而清洁机器人“高效执行”,负责楼道保洁等标准化作业,实现“人休机不休”。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物业公司,碧桂园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其拥有丰富的服务场景,包括空间数据、住宅公区各类障碍物和垃圾信息、语义等数据,对于机器人硬件定制、训练各类模型和现场实际跑机测试都提供了巨大的数据支持,使得产品更“懂”物业。
依托数据与场景优势,碧桂园服务在研发端形成了清晰的决策逻辑,坚持“行业有需求共识,以场景模式领先,产品贴合场景”的研发决策逻辑。其在机器人体型尺寸、清洁功能、AI 策略、网络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度定制,确保了极高的场景适用性与成本效益。
据透露,碧桂园服务已在机器人住宅物业场景扫洗/补给方案、运动及可靠性方案设计、算法导航规控及识别能力等技术上获授权共145项专利,其中包括28项发明专利,构建了初步的技术壁垒。
赵晓光表示,公司坚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来跨越技术鸿沟的大方向,探索在更多元、更复杂场景下的应用可能,持续丰富机器人产品组合来推进人机协同。与此同时,积极关注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产品持续迭代与智能化升级。
社会对精细化、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升级,叠加劳动力结构的行业性变化,让物业服务智能化解决方案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机遇,在智慧城市与未来社区建设中的价值愈发凸显。作为行业引领者,碧桂园服务正沿着智能化道路持续深耕,以技术赋能行业升级,推动服务品质与运营模式实现根本性革新。
相关标签:
港股动态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