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配合美欧对华行动主动性增强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1w阅读 2025-10-23 08:06

Ai快讯 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分别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进行视频会谈、通话,安世半导体问题成为此次中欧、中荷沟通的焦点。

半个多月前,荷兰政府依据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以所谓“经济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实施“接管”,引发全球科技界震动。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10月4日,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

此次事件中,美国的介入让事件的复杂性与地缘政治属性显著上升。当地时间10月12日,荷兰政府宣称“安世半导体内部存在严重治理缺陷”,以“担忧技术可能被转移至中国”为由,对安世半导体采取干预措施。但据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官员曾在6月12日与荷兰外交部举行的会议中,要求更换时任安世半导体CEO张学政,以避免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荷兰政府一直坚称此次决定并非在任何其他国家的胁迫下作出,卡雷曼斯19日也公开否认荷兰与美国联手干预安世半导体事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中方快速反制向欧洲传递了清晰信号,在全球产供链深度交织的背景下,依赖关系是双向的,中方具备对等反制的能力与决心,单边制裁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将反作用于发起方。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荷兰作为欧洲内部立场较为鲜明的“跨大西洋派”国家,近年来在配合美欧行动方面主动性逐渐增强,这一趋势未来可能进一步强化。

在与卡雷曼斯的通话中,王文涛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荷经贸合作,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有关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中方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目前,安世半导体所引发的贸易紧张局势正持续向全球汽车产业传导压力。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对汽车组装至关重要,其在晶体管和二极管这类汽车芯片市场领域的份额约占40%。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成员企业要获得新的替代供应需要数月时间,而目前的芯片库存预计只能维持几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和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均表达了对汽车芯片供应中断的担忧。

汽车行业的紧迫诉求与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压力,推动荷兰方面加快与中方沟通的步伐。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结束与王文涛的通话后发布声明称,荷中就进一步推动解决方案的达成交换了意见,该方案应兼顾安世半导体、欧洲及中国各方的经济利益,并表示将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以寻求建设性的解决途径。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也在21日与中方的会谈中指出,安世半导体是“事关重大的双边问题,可能产生波及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并表示支持通过“快速解决方案”化解争端。

崔洪建提醒,当前安世半导体事件主要表现为中荷双边层面的争端,但后续欧盟方面的动态值得关注,中方的目的是防止此事成为“危险先例”,在与荷兰的磋商中坚定传递出任何针对中企的单边歧视性干预都将面临坚决且对等反制的信号,防止类似干预行为的蔓延。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