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3w阅读 2025-10-24 04:46

Ai快讯 10月22日,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百利天恒”,688506.SH)公告已刊发H股聆讯后资料集,意味着其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近年来,百利天恒在资本市场布局持续加速,公司创始人朱义提出要在2029年成为入门级MNC(跨国公司)的目标,不过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取决于核心产品iza - bren能否尽快商业化。

自2023年1月登陆科创板后,随着股价走高,百利天恒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今年3月抛出定增计划,9月完成37.64亿元募资,拟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加速核心ADC药物iza - bren(BL - B01D1、EGFR×HER3双抗ADC)等产品临床试验,推进GNC(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等前沿技术管线研发。认购方中,公募基金是最大参与方,还有多家头部券商和保荐机构跟投。

百利天恒冲刺港交所,是为推进国际化业务发展,更好利用境内境外融资平台,扩大国际投资者基础,助力向跨国药企转型。在资金需求方面,今年5月其在定增项目中回复上交所问询时披露,结合2025 - 2027年经营活动需求、拟实施的资本性支出及安全现金储备,扣除2024年末现金储备后,未来三年资金缺口为48.1亿元,涵盖研发投入、销售团队建设和ADC产品产能等需求。

百利天恒多次募集资金的底气源于核心产品iza - bren,该药是全球首创、新概念且唯一进入三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2023年6月,其临床数据引发行业关注,全球前十大跨国药企多家抛出合作邀约。2023年12月,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BMS)以“共同开发、共享商业化”模式达成合作协议,潜在交易总额83亿美元,其中首付款8亿美元,刷新全球ADC领域单笔最大交易额纪录。

然而,百利天恒盈利能力仍待观察。虽因百时美施贵宝的大额首付款在上市第二年扭亏为盈,但今年上半年因去年同期高业绩基础和飙升的研发费用再度亏损。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保持创新药高研发投入致利润为负,上半年研发费用10.3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606.69%,同比增加596.88个百分点。其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3.7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43亿元,研发人员数量也从2022年的574人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1360人。

百利天恒研发呈现多线并进特点。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15个在研项目,累计投入33.96亿元,仅上半年就投入9.07亿元,预计总投资规模43.53亿元。公司表示多管线研发符合战略定位,有助于打造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管线体系,但鉴于高研发投入,仍面临亏损风险。

在ADC领域竞逐进入冲刺阶段,百利天恒虽有光环但需保持紧迫感。一方面,与百时美施贵宝的协议带来大量资金,也要求其加紧研发进程并取得良好临床试验进展,后续临床数据影响里程碑付款。10月13日,因全球II/III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IZABRIGHT - Breast01达成里程碑事件,触发第一笔2.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条件,子公司SystImmune近期将收到款项。另一方面,同行压力不容忽视,科伦药业公布旗下多款ADC药物研发进展,核心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获批新适应症;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战略合作。

百利天恒由仿制药和中成药起家,原本业绩基本盘收缩,创新药成盈利预期核心增长点。但实现iza - bren商业化无法急于求成,对其运营管理和研发转化能力是一场“大考”,何时实现仍有待时间检验。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