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曾树佳
今年的双十一,平台们已开始了暗中的较劲。这一次搞出动静的,是京东。
它要求,商家在其他平台直播时,不得发放优惠券、抽奖,或标注“优惠”等字样,甚至都不能提及“更便宜”等字眼,否则将面临高额处罚。
对于这项“铁规”,京东还设置了巡查小组,一旦发现商家有违规定,处罚金额可能高达数百万元。
已有消费电子企业,在其他电商平台进行带货直播后,收到了京东的强硬交涉,其由于担心品牌京东渠道受到影响,无奈之下,最终只能下架在其他平台的全部链接。
此消息一出,随即掀起热议,有部分人直言,京东这是变相逼迫商家“二选一”。
也有人发出疑问,京东推出这样的规定,难道就不怕商家流失吗?
事实上,京东的底气在于,它提出价格约束,集中于耐用消费品和3C数码行业的大品牌,这些商家一般在京东交了较大额度的保证金和贷款,违规成本大,对平台较为忌惮。
京东也曾是平台强制“二选一”的反对者。
尤记得,两年前的双十一,京东采销人员发朋友圈声讨李佳琦,说京东自掏腰包补贴消费者,被品牌方投诉违反了其和李佳琦签署的“低价协议”,收到对方律师函。
那时候,京东采销直指对方强制“二选一”不合理,是伤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而今年4月,刘强东也是凭借类似的理由,声讨竞争对手,为自己的外卖业务赢得人心。
彼时,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信中提到,近期,有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反,会采取封杀措施。
这一举措,导致了京东外卖近期部分外卖订单延迟。
京东亮明了态度,对兼职骑手永不强迫“二选一”,鼓励大家在各平台自由接单,保障收入最大化。
信中还用了一句话奉劝对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望你们好自为之。
而如今,京东似乎成为了自己曾经声讨的样子,令人费解。
不过,对于最近京东采取价格约束的举措,已离职的采销王立品,站在京东的角度澄清到,所谓“二选一”,不过是别有用心的“扣帽子”。
京东采销的核心使命,始终是为消费者比价,守住“低价”与“服务”的底线。
抛开是非曲折,此事件的背后,似乎反映了京东的电商焦虑。
过去一年,国家消费补贴政策对京东的强势品类(家电)拉动明显,然而一旦这类政策退坡,京东的增长或将面临考验。
从某个层面讲,京东投入巨资进入外卖市场,核心目标也是希望通过高频业务,带动低频的电商购物,为平台引流。即使花费大幅上涨的营销费用,拖累利润,也不惜代价。
这一招取得了成效,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因此实现了超过40%的同比增长,用户购物频次也增长超40%。
刘强东或许意识到,京东的收入较为依赖3C和家电品类,这一阵地在战略上断不能失守。
来源:瑞财经
作者:曾树佳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