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持续看好。近期,震裕科技、天奇股份、百川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布局机器人及相关领域。
当前,机器人产业处于从技术验证向产业化过渡阶段。大规模资本投入可加速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但从投资到产生实际收益通常需3 - 5年,因机器人产业链条长、技术壁垒高。企业需理性评估自身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
10月31日,震裕科技发布公告,为把握市场机遇,计划扩大现有业务产品产能,建设新兴领域业务产品产能。公司与宁海县投资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至2030年在宁海县投资21.1亿元,建设精密部件制造装备及工艺装备和精密结构件、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一期投资协议近期同步签署。震裕科技称,项目建设有周期,下游需求不确定,2025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营收约66亿元,目前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小,项目建成后短期内收入结构预计变化不大。
同日,天奇股份发布公告,与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与技术创新。该协议为意向性文件,不涉及具体交易金额,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百川能源通过股权投资进入机器人产业链。10月31日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百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股权受让及增资方式,投资21526.02万元,取得西安中科光电精密工程有限公司22.86%股权。西安中科光电是以立体视觉空间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基础模型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
除上述投资公告,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机器人相关业务进展。11月2日晚间,中科创达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携多款移动机器人产品矩阵亮相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
万向钱潮公告,基于自身制造能力开发出滚珠丝杠、行星滚柱丝杠、精密关节结构件及谐波减速器交叉滚针轴承、四点接触轴承、特种圆锥滚子轴承等专用轴承产品,样件少量交付,万向节产品在多场景应用,通过设计创新提升承载力与灵活性。机器人领域呈现采用新型线性关节滚动轴承及集成式关节结构等发展趋势。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后,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第二阶段,头部企业有望实现万台级量产交付并探索商业应用。中信证券认为,具身智能大模型持续精进,产业有望加速商业化,具身智能机器人板块有望成为未来5 - 10年重要科技产业机会之一。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