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在长三角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专注于碳化硅先进陶瓷材料的三责新材从南通崛起。公司董事长闫永杰带领团队,凭借十年技术积累,瞄准半导体、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领域,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陶瓷部件上的垄断。
企业选址反映发展阶段与战略重心。三责新材最初总部与研发中心在上海,制造基地在南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与产品矩阵延伸,两地分离模式出现效率瓶颈。南通开发区主动支持,2019年公司获首期30亩工业用地,后因产能扩张需求,政府追加38亩并希望企业总部迁入。2022年,三责新材将上海总部迁至南通。
南通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三责新材的高性能碳化硅陶瓷是化工、光伏、锂电、半导体等行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公司与瑞祥新材、三圣石墨、同方半导体等本地企业紧密配套,今年与本地龙头企业中天科技合作,以碳化硅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用于光纤预制棒制造,政府促成了此次合作。三责新材的迁徙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中“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南通”的产业协同逻辑,地方政府在企业发展关键节点提供服务。
三责新材有三大核心技术能力,分别是大尺寸复杂形状无压烧结、基于3D打印的精密成型技术以及面向半导体装备的高纯度涂层工艺。公司将700毫米口径复杂结构件的良品率提升至70%,碳化硅3D打印工艺在材料密度与关键力学性能上比肩德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打通从基材到涂层全线,2023年半导体部件进入国内主流设备商与芯片制造厂商验证体系,部分产品小批量交付。公司二期项目进入验收阶段,预计明年规模化产出,将研发与资金重点投向半导体板块。
三责新材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持。C轮融资中,南通政府背景的嘉益基金投入约1500万元支持南通工厂产业化落地;2023年,光大控股领投,联动能达基金、海门政府基金等注资约2000万元助力公司向半导体领域转型。
公司正在推进新三板挂牌,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冲击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半导体高纯部件的产能建设与研发投入。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3000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3亿元,预计今年达2.7亿元,前几年净利润率30%,如今约15%。
闫永杰从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注重通过股权激励凝聚团队,在南通政策加持下构建起专业稳定的研发与运营队伍。三责新材将持续聚焦高性能陶瓷材料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助力国家在半导体关键部件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