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见习记者 钟凯 广州报道
10月30日,万科A(000002.SZ)官宣再获深铁借款,流动性压力稍得喘息。然而,11月3日的一纸公告,却揭示了深铁对其财务支持的明显收紧。
据万科披露,公司与深铁集团签署《关于股东借款及资产担保的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约定从2025年以来至公司2025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日为止期间,深铁向公司提供不超过220亿元借款额度。
11月4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将于11月20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审议事项即为前述《框架协议》,该议案为普通表决事项,须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二分之二以上通过,且大股东深铁集团需要回避表决。
实际上,年初至今,深铁累计已向万科提供11笔股东借款,借款额度总计297.94亿元,其中约2/3是信用借款。
此次《框架协议》签署后,已发生及未发生的信用借款都将统一纳入正式贷款框架,并要求万科补充提供抵质押担保。
除了从信用支持转为补充担保,深铁还限定对万科的借款额度。按照协议,未来半年多时间内,万科最多只能获得不足23亿元股东借款。
从信用支持到抵押担保,深铁划定底线
尽管深铁董事长辛杰此前陷入失联传闻并已辞去万科相关职务,但外界普遍认为,万科化解风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深铁对其支持不会“因个别管理者的变动”而动摇。
可如今,深铁却对2025年以来的无条件支持进行修正,这无疑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即便是国资大股东,它的支持也并非没有边界。
深铁年内已向万科提供的11笔股东借款,大多属于应对到期债务的临时性资金支持。例如,10月29日万科获得不超过22亿元借款,即主要用于次日到期的一笔25亿元公开债赎回。年初以来,万科已累计偿还公开债务约288.9亿元。
此次,通过签署《框架协议》,深铁将一系列借款纳入统一框架,在规则和流程上实现从临时支援到制度化支持的转变。这一举动更深层次的意义或许还在于,面对万科经营的不确定性,深铁正严格划定风险底线,使支持行为规范化,其直接体现便是新增的担保要求与严格的额度管理。
实际上,新增的担保要求就是一项挑战。
协议约定,万科须为框架下的220亿元借款额度提供足额资产抵押。据《星岛》记者统计,目前万科获得的股东借款中,只有4笔提供抵质押担保,对应借款金额94.21亿元;剩余7笔属于信用借款,借款金额203.7亿元,这部分融资将被纳入框架协议。

也就是说,由于已借和未借共计220亿元信用贷转为抵押贷,万科须补充一大批资产进行抵质押。《框架协议》约定,以经营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及股票提供资产抵押,按60%至70%质押率计算;以所持非上市公司股权提供资产抵押,则按50%至60%质押率计。经测算,万科所需抵质押资产账面价值至少在314亿元以上。
这对于已大量抵质押资产的万科而言,并非易事。
2025年2月至7月,公司为向深铁融资已质押其所持万物云55.80%股权,以及账面价值合计12.97亿元的部分子公司股权。
据克尔瑞观察,万科可继续质押的万物云股权所剩无几,且此前抵押物中包含非上市公司股权等银行通常不愿意接受的资产,也说明其优质可变现资产已较为有限。
23亿额度杯水车薪,万科短期承压
《框架协议》约定,深铁提供的不超过220亿元借款为一次性信贷额度,每笔借款的期限不超过3年,任何已偿还借款不会再循环提取。扣除掉万科现已实际提取的无担保借款197.1亿元,至2026年6月底万科召开年度股东会之前,其借款额度最多22.9亿元。
22.9亿元借款额度是什么概念?
DM查债通数据显示,2025年11月至2026年6月,万科到期的公开债务将达149.66亿元。其中,较为紧迫的债务有4笔,包括2025年最后两个月到期的3笔债,本金73亿元;以及2026年1月到期的1笔债,本金11亿元。

显然,《框架协议》剩余的股东借款,远远无法覆盖万科未来三个月内到期债券的全部应付款项。对此,万科表示,公司拟以营运现金流量及其他外部融资来源予以结算。
然而,上述两条路径均面临着现实挑战。
一方面,万科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8.89亿元,主要受销售去化放缓影响,销售回款进度滞后。同时,其处置投资所回收的现金也有所减少,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51.04%,仅为27.57亿元。两者叠加后,公司整体仍呈现逾30亿元的现金净流出状态,自身“造血”能力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万科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获取新增融资的实际规模较为有限。前三季度,该公司获得的新增融资和再融资总额约265亿元(不含股东借款),但据《财新》报道,其中绝大部分融资都被用于置换银行存量贷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对《星岛》记者透露,出于风险防范,其所在机构已对房企融资持审慎态度。
理论上说,万科可在后续与深铁签订补充协议,以突破《框架协议》所约定的借款上限。在2025年度股东大会后,也可与深铁重新协商签订新协议,获取新的股东借款额度。此外,深铁还可通过受让资产等方式持续“输血”。因此,尽管偿债压力不小,但从股东支持意愿与路径来看,万科并非无路可退。
饶是如此,万科债权人仍视深铁态度转变为一个消极信号。
11月3日,万科两笔存续美元债应声下跌,其中2029年到期的美元债每1美元跌10.69美分,收报49.3美分;2027年到期的美元债每1美分跌10.71美分,收报57.39美分。
来源:星岛环球网
相关标签:
港股动态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