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仑新材:高端膜材国产替代的破局者与成长新范式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瑞财经 曾树佳 1.2w阅读 2025-11-05 18:59

文/瑞财经 曾树佳

作为全球高性能膜材领军企业,中仑新材的新能源膜材项目,正式投产了。

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在投产仪式上,中仑新材发布了行业新一代BOPP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

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的成长性,体现在多个维度:

首先,它切入高端电容膜的国产替代空白,避开低端市场竞争,直接瞄准高附加值领域。

其次,现有新能源客户资源为新产品提供现成市场,大幅降低市场导入成本和周期,将产生较大的客户协同效应。

再者,中仑新材多元化的产品线,构成抗风险能力强的产品组合,避免单一产品依赖。

此外,项目投产的时机,精准契合新能源产业爆发节点,有望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而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高端材料国产替代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至关重要。中仑新材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精准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有望在高端膜材领域开启新的成长曲线,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

打通技术壁垒,构筑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广阔的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眼下其供给端呈现出了两级分化:4-8微米的传统电容膜已产能过剩,而2-4微米的高端超薄电容膜却产能紧缺,核心产能仍被国外企业垄断。

中仑新材此番动作之所以引发较高的关注,是因为新能源电容膜赛道,原本就有着极高的技术壁垒,而中仑新材不只是简单地跨入赛道,其瞄准的还是国产替代的“战略高地”。

中仑新材推出的高端BOPP生产线,宽幅达到6.4米,是新能源超薄电容膜领域宽幅最大的BOPP生产线。

更大的生产宽幅,意味着更大的技术难度。它在微米级的薄膜上实现极致的厚度均匀性,同时兼具优异的介电性能和耐高温特性。

总体而言,中仑新材首条高端BOPP产线,采用自主创新的双向拉伸工艺,自动化水平极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在实现产品性能更优、一致性更强的同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因此被定义为“新一代高端电容膜产品”。

由于具备这样级别的生产能力,中仑新材拥有多数同行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需求爆发,打开绝佳市场窗口

新能源汽车作为薄膜电容器的最大应用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2025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820万辆,市场渗透率已达45%。业内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或将进一步提升至70%。

灼识咨询预计,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27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7.78%。

光伏领域的增长更为迅猛。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创下历史新高。风电、储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高端电容膜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下游需求的“井喷”与高端供给的不足,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中仑新材的新项目提供了绝佳的市场窗口。

产业协同,“朋友圈”经济加速商业化

中仑新材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在投产仪式上,法拉电子、汇川联合动力、南通江海、广东英联等下游龙头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国产化突破的重要时刻。

意向订单的获取,标志着长塑高功能电容膜一经投产就打通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关键路径。产品具备的耐高温、耐电压、低介电损耗与强自愈性等卓越性能,精准契合下游最紧缺的高端应用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仑新材在新能源领域已构建了强大的“朋友圈”。

其PHA锂电膜已通过多家头部铝塑膜厂商,进入比亚迪、宁德新能源、蜂巢能源等主流电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这为高端电容膜及其他新能源膜材的市场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

抢占“黄金十年”的蓝海机遇

中仑新材是以膜材料为基础、特种材料为引擎的新材料创新企业。秉持“多矩阵、高精尖、全球化”的核心战略,其深耕前沿新材料赛道,着力构建健康、安全、环保的世界级新材料产业生态。

现阶段产品涵盖新能源膜材、生物基可降解膜材、功能性膜材、高性能聚酰胺材料等,并打造了行业首个功能性膜材一体化产业链,产销规模全球领先,业务已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而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的投产,只是中仑新材新能源战略布局的起点。

在同一项目基地,该公司还规划了数条世界级生产线,用于生产复合集流体基膜等更多“高精尖”膜材产品。

复合集流体基膜作为新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灼识咨询预测,我国复合铜箔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110.9亿元猛增至2029年的49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2%。

据专家预测,以光伏、风电、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基础产业,在2025-2035年间市场规模将有三倍左右的增长空间,成为十万亿级大产业。

中仑新材正以“高精尖”膜材为核心,构建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eVTOL、人形机器人等高端新兴市场的产品矩阵。

从软包电池的PHA锂电膜,到固态电池的专用BOPA膜,再到高端电容膜和复合集流体基膜,该公司的技术布局已全面铺开。

来源:瑞财经

作者:曾树佳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