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当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度调整。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开放包容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近日,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共建开放包容充满韧性的中国产业链”平行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产业链需在自主创新中筑牢根基,在开放合作中拓展空间,在协同发展中提升韧性,以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处于“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首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肖宗辉表示,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是长期艰巨且系统复杂的工程,韧性是产业链核心属性,自主可控是筑牢韧性的前提。中国企业要在关键领域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牟淑慧表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99%以上,量大面广,涉及千行百业。产业链的韧性体现在协同,需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共生共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武文博称,2019年前,华为海外采购份额接近60%,受外部环境影响,核心供货渠道受限,倒逼企业重构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以手机为例,一个手机有600类物料,涉及上千家供应商,某个物料短板可能触发风险。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指出,2024年,中国企业在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占据全球主导份额,对全产业链的掌控是中国光伏产业优势和韧性基石。通过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庞大内需市场,中国光伏产业链构建了具备自我调节和升级能力的生态系统,可抵御贸易摩擦冲击。
肖宗辉表示,企业发展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用创新驱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牟淑慧表示,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等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为强链稳链发挥支撑作用。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六成以上“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六基”领域,超八成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未来产业赛道“小巨人”企业近5000家,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载体。
牟淑慧指出,中国已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创新生态,融通发展成效显著。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中,链长企业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近万项,带动中小企业入链。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国能e+”平台链接内部单位和产业链外部客商,打造产业生态圈;建成5G+智慧电厂、云上水电,实施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今年6月发布发电行业专业大模型“擎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振邦表示,未来将推进煤基新材料和新一代煤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
在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下,以开放打破壁垒、以共享凝聚合力,是激活产业链活力、增强韧性的关键路径。肖宗辉表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全球配置,以市场机制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形成产业生态。
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左健表示,自1989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米其林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营商环境。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灵活性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庆立军表示,中粮在全球粮食主产区等形成资产布局,与中外企业构建合作体系,共享资源,探索合作模式,发掘粮源与市场,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