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ASML沈波:AI浪潮里的“光刻逻辑”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1w阅读 2025-11-06 21:36

Ai快讯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调整中,光刻巨头ASML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实现净销售额75亿欧元,净光刻系统销售额56亿欧元,净利润21亿欧元,毛利率为51.6%。

ASML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波表示,当下半导体处于调整阶段,正慢慢恢复上行周期。2025年ASML预期净销售额增长15%左右,预计2026年不低于2025年水平。中长期来看,2030年公司营业额会在440亿到600亿欧元之间。

AI成为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的关键力量之一。ASML首席执行官傅恪礼指出,AI相关投资持续强劲,带动先进逻辑芯片与DRAM芯片需求增长,光刻设备在晶圆厂总体投资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不过,目前AI发展对设备需求的带动还未充分体现,真正芯片产能需求未完全落地,当晶圆厂对光刻机需求增加,ASML业务将随之增长。

中国市场是外界关注焦点。过去两年,因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未交付订单,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较高。ASML预计2026年中国业务将逐步回归常态化,同时会在合法合规原则下,继续在本地为客户提供支持与服务。截至目前,ASML中国区员工超2000人,同比增长约10%,且连续第七次参加进博会,展示全景光刻解决方案。

半导体行业形成共识,AI将是下一波半导体市场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AI已从计算技术演变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对产业链的拉动远超以往科技浪潮。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AI将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左右的价值。

当下AI浪潮的结构性特征是上游投资热烈,终端需求尚未全面释放,仍处于投资热潮阶段。全球各大科技厂商兴建数据中心,新的AI生态联盟正在形成。ASML和法国人工智能明星企业Mistral AI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C轮融资领投方,持股约11%。只有当投入转化为实际产能、AI在应用端规模化普及,AI浪潮才会真正进入落地期。

AI带来算力和能耗两大挑战。算力增长需求远超摩尔定律,能耗在AI时代也与传统半导体发展不同,若仅增加模型参数提升性能,到2035年前后,运行顶级大模型所需功率峰值可能接近全球电力供应总量。

解决问题的方向一是提高AI模型效率,二是提升芯片本身性能。创新芯片架构、进行晶体管微缩等是未来芯片行业大趋势。ASML选择“双轨并行”路线,一方面通过2D微缩推动芯片制程前进,另一方面赋能3D集成技术,加码先进封装环节。今年三季度,ASML发运第一台服务于先进封装的光刻机TWINSCAN XT:260,可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支持主流市场广泛应用,客户包括晶圆厂、封测厂等。

在ASML看好AI发展的同时,中国市场出现新态势。傅恪礼表示,2024年和2025年ASML在中国市场业务表现强劲,预计2026年来自中国客户的需求将从高基数水平回落。过去两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一度逾30%,此前长期维持在15% - 20%。

目前,ASML部分产品销往中国需遵循出口管制规定,中国市场国产设备发展迅猛。沈波表示,ASML伴随竞争成长,良性竞争促进行业发展。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国内企业未来将参与全球竞争。对ASML而言,中国市场仍是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