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五五”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国内首个《房屋建筑体检实施评价导则》团标预计12月发布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599阅读 2025-11-07 11:14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发表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时期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蓝图并提出六大重点任务。文章强调,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房屋安全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和房屋质量安全保险制度,以强化房屋安全保障。这为正在紧锣密鼓编制的国内首个《房屋建筑体检实施评价导则》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导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行动指引。

  据悉,《房屋建筑体检实施评价导则》团体标准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立项发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房研协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编,已于9月19日完成中期工作会。为呼应六大任务中关于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的指导要求,《导则》深化工作会于11月5日顺利召开,会上主编单位及各方编审专家就标准初稿的修改完善展开深入研讨。

  编制组依托持续进行的行业调研及试点项目经验,在本次工作会上重点深化了体检实施的资源条件——包括建立体检人员、体检机构能力要求的相关指标,同时对体检方法及体检设备进行了明确并提供了体检报告的标准化范本。此外,完善了体检实施项目评价分级体系。参与试点的检测单位和项目方均表示,该导则体系更健全,实际操作性更强。据了解,工作组将继续开展多个区域的项目试点,为送审稿完成提供扎实的数据检验基础。

  作为我国首个从团体标准角度规范房屋建筑体检工作的操作指南,《导则》编制工作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12月完成终审及公示并正式发布。该标准旨在为破解全国超660亿平方米存量建筑“老龄化”难题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实施解决方案,填补行业空白。

  倪虹部长在文章中指出,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好房子”,并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四好”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建立房屋安全体检制度,正是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保障人民群众居住安全的关键一环。此次《导则》的制定,正是对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的积极响应和具体实践,将为实现“先体检、后更新”的城市更新原则提供可操作的技术与管理依据。

  回溯政策脉络,住建部早在2023年11月便发文启动全国城市体检工作,开启“建筑体检、建筑保险、建筑养老”制度建设;2024 年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牵头筹备《导则》立项,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房研协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担任主编单位,汇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越秀集团、中房研协优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泰科技等科研机构、房企、物业、检测及修缮企业共同参编,旨在打造一份兼具政策衔接性与实践指导性的行业标准。

  当前,我国存量建筑“老龄化”问题已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城乡住房总建筑面积超660亿平方米,房龄超30年的建筑占比达35%,材料老化、违规改造等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倪虹部长在文章中强调“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而《导则》的核心价值正在于破解这一痛点——它并非单纯的技术标准,而是首创“管理 实施”双核心体系的操作指南,通过建立“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将房屋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从内容设计来看,《导则》三大亮点精准呼应政策要求与行业需求:其一,构建全周期体检机制,明确日常体检(每年1次,由物业或产权人实施)、基础体检(按建筑年限执行)、专项体检(针对隐患开展)的动态监测体系,与“一定年限体检”的政策导向完全契合;其二,推广无人机、爬墙机器人等无损智能技术,同步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可视化预警 动态分析”,为建筑体检装上“科技翅膀”;其三,建立从8个维度划分的“优秀、良好、达标”三星级评价体系,为体检质量提供清晰标尺。

  “30年前,人是有病才去看病;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去体检。房子也是一样!”建筑体检课题组组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银发人居分会会长、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曾形象地比喻。随着大量建筑进入“中年”或“老年”期,定期体检对于及时发现隐患、保障安全愈发重要。《导则》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提升既有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更将催生一个涵盖体检、评估、修缮、运维的产业链,为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相关领导也对标准编制表示了充分肯定:住房安全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房屋建筑体检实施标准的编制是个大事,更是个好事,这个课题一定要做实做透,确保科学性、先进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年底编制完成并对外发布。

  随着二次工作会议的圆满结束,《导则》编制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计划于12月提交送审稿并正式发布。此举标志着我国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向标准化、常态化迈出关键一步。届时,行业将迎来首个统一的团体标准,不仅填补了管理规范的空白,更将推动城市更新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为全国660亿平方米存量建筑撑起“健康保护伞”,助力“十五五”时期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守护亿万家庭安居梦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