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7),港药板块回调,100%创新药含量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跌0.86%,盘中成交额已超11亿元!资金持续涌入,盘中再度吸金1400万元,6日累计净流入超15亿元!截至11月6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最新规模超217亿元,规模和流动性断层领先!

截至11:08,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权重股多数飘绿:三生制药跌超3%,信达生物跌超2%,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跌超1%,康方生物、翰森制药微跌。上涨方面,百济神州、科伦博泰生物-B逆市涨超1%。

注:成分股仅做展示,不作为个股推介。
【机构:头部MNC对国内资产关注度持续上升】
东吴证券指出,中国license-out交易主要受让方为美国企业,2025Q1~Q3中国企业license-out到美国企业共50笔交易,占中国企业license-out总数的49%。除美国外,2025Q1~Q3德国、韩国和瑞士成为受让中国资产排名在前三的国家,代表交易如启德医药与AimedBio达成近130亿美元ADC开发合作;license-out代表受让方企业有MerckKGaA、Bayer和Novartis。
2025Q1~Q3TOP跨国药企(MNC)从中国引进交易数量占全球总数量20%;从中国引进交易总金额占全球总金额比达到39%,近4成付款流向中国企业。

(来源:东吴证券20251104《2026年医药生物行业测类》)
华鑫证券表示,从BD的阶段分析,MNC依然青睐于中国早期研发资产,II期临床前数量占比更高,而市场期待已久的双抗,ADC等热点领域,2025年Q3仍没有重磅BD落地。实际在过去5年,超过3亿元美元首付的重磅BD在全球交易中仍是少数,在重磅交易落地前,实际需要经历了漫长的临床数据读出和商务谈判等诸多环节,而早期I期和临床前管线,MNC决策更为迅速。
(来源:华鑫证券20251019《创新药对外授权节奏有望恢复》)
【2025商保目录:国内外大药企是谈判主力,CAR-T、ADC、双抗值得期待】
东吴证券指出,通过2025商保初步形式审查的目录外产品有121款,为创新药放量打开空间。其中有79款同时通过了基本目录和商保目录的形式审查,包括12款单抗、3款CAR-T疗法、1款ADC、1款双抗、2款中成药等。这些同时通过两个目录形式审查的产品,从流程上会先开展基本目录谈判,失败的再和商保协商价格。商保给创新药留了很大空间,商保将通过协商定价而不是谈判降价的模式,确定目录内药品的结算价。而且,这些纳入商保目录的产品,将不计入医院药占比考核,也不纳入DRG/DIP病种付费,不参与集采替代监测。
CAR-T、ADC、双抗是今年商保目录谈判的主力。共42款目录外药品仅通过了商保目录的初步形式审查,其中绝大多数产品来自国内外大药企,包括强生的三款双抗(特立妥单抗、塔奎妥单抗和埃万妥单抗)、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片、百济的泽尼达妥单抗等。ADC药物中,吉利德的TROP ADC戈沙妥珠单抗、Wyeth的CD22 ADC奥加伊妥珠单抗、安斯泰来的Nectin-4 ADC维恩妥尤单抗将参与今年的商保谈判。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共有7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其中5款申报了商保创新药目录。
(来源:东吴证券20251104《2026年医药生物行业测类》)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100%布局创新药!截至10月,前十大成分股权重高达72.47%,高纯度浓缩港股通创新药精华!

来源:国证指数官网,截至2025/9/30。成分股仅做展示,不作为个股推介。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是弹性更高的创新药,截至7月末,2025年内涨幅超109%,港股医药类指数领先!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2020-2024)的涨幅分别为88.80%、-21.59%、-25.60%、-22.80%、-10.50%。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