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周报:海创光电首轮问询后超两年终止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6225阅读 2025-11-09 12:50

Ai快讯 11月3日至11月9日,沪深北交易所共有2家企业终止审核,分别为科创板申报企业福建海创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创光电”)、北交所申报企业山东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能科技”),保荐机构是兴业证券、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

海创光电于2023年5月5日申请科创板IPO,同年8月完成首轮问询,之后IPO进展停滞,直至终止审核。

招股书显示,海创光电产品包括激光光学元器件及激光模组,可实现激光发射、传输及接收等功能,满足下游不同类型激光应用系统客户需求。该公司形成激光雷达业务、工业激光业务、光通讯业务、生物医疗及其他业务四大业务板块。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海创光电营业收入分别为6.06亿元、8.33亿元、6.6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1.22亿元、0.6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较上年分别下滑20.75%、46.56%。

招股书中,海创光电称2024年业绩下滑主要因激光雷达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原因是客户图达通与A公司引入第二供应商以及激光雷达主要产品价格下调,导致激光雷达业务收入下滑。同时,受行业需求、竞争、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2024年工业激光业务也出现下滑。

海创光电激光雷达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图达通和Luminar两大客户,最近一期两个客户对公司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的贡献比例合计达78.40%,客户集中度较高。

招股书显示,海创光电与这两个重要客户的合作存在不确定性。报告期内,图达通存在引入其他供应商降低采购份额、2025年下半年产品迭代后无须采购1.5m激光雷达光束传输模组的情况;Luminar存在下游定点车企量产交付不及预期及主要客户自身持续亏损经营不稳定的情况。

海创光电称,若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应用萎缩、行业经营模式改变、客户集中度未改观、主要客户引入新供应商等导致业务合作减少或终止,将对公司激光雷达业务及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首轮问询中,多个问题指向2024年业绩下滑深层次原因,交易所要求海创光电说明其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份额及排名、在下游客户供应链中的地位等。

海创光电股权相对分散,控股股东为福州融普,实际控制人为凌吉武。凌吉武直接持有2.65%的股权,同时持有福州融普66.67%的股权,通过福州融普控制公司25.79%的表决权。加上其一致行动人张哨峰、林斌分别直接持有公司0.88%的股权,凌吉武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30.21%的表决权。

问询中,交易所要求发行人结合股权结构分散、实控人控制表决权比例较低且上市后会被进一步稀释的情形,说明如何保持控制权的稳定性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