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连续几日收涨,华润万象生活(01209.HK)市值重返千亿,坐稳物业股“市值一哥”宝座,控股股东华润置地(01109.HK)的减持套现也随之而来令。
11月13日早间,华润万象生活发布内幕消息称,当日其控股股东华润置地与UBS AG Hong Kong Branch订立配售协议,以每股41.7港元的价格配售所持华润万象生活4950万股股份。
配售股份占华润万象生活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17%。交易完成后,华润置地在华润万象生活的持股比例将从72.29%降至70.12%,最终控股股东中国华润有限公司通过华润置地、华润集团(置地)有限公司及合贸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本公司的股权,则将减少至71.55%。
这是华润万象生活上市以来首次配售,定价41.7港元/股较11月12日的收盘价46.12港元/股折让约9.58%,较配售前五日平均收盘价折让1.27%。
尽管华润置地在公告中表示,此番配售可以令华润万象生活“股东结构多元化”,从而能够鼓励及吸引机构投资者对华润万象生活作出投资、并增加其股份的流动性,增强市场信心及提高华润万象生活股份价值。
但市场却以大幅下跌回应,11月13日开盘后,华润万象生活股价大幅走低,最大跌幅超8%,当日最后收跌3.51%,报44.50港元/股,总市值定格在1015.71亿港元。
市场关注华润置地此次减持后,华润万象生活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是否真能改善。
上游地产进入下行周期,2021年下半年开始,物业股也进入下行通道经历多轮杀估值,时至今日仍处在底部盘整与修复期。
在市场波动中,央国企背景的物企因其更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更可靠的母公司背景,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在资本市场的审视下,央国企物管也亟需寻找并夯实新的价值支点。
聚焦华润万象生活,其2025年中期业绩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
一方面,商业运营服务表现强劲,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长21.1%,毛利率大幅提升至78.7%;另一方面,物业航道增值服务收入下降超30%,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2024年末下降21.7%。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华润万象生活实现营业收入85.24亿元,同比增长6.5%,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达到20.11亿元,同比增长15%。在行业普遍面临盈利承压大背景下,其整体毛利率达到37.1%,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显示较强的盈利能力。
商业航道是华润万象生活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报告期内贡献收入同比上升14.6%至32.67亿元。
其中,购物中心业务表现尤为出色,收入同比增长19.8%至22.64亿元,毛利率高达78.7%,同比大幅提升6.2个百分点。旗下在营购物中心实现零售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全面跑赢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0%的增速。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润万象生活在营购物中心达125座,其中53座零售额稳居当地市场榜首,104座跻身当地市场前三。
与商业运营服务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润万象生活的物业航道面临明显挑战。报告期内,物业航道业务收入约为51.57亿元,同比微增1.1%,显示出增长乏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物业航道的增值服务出现大幅收缩,来自社区空间的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为4.8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7%。
同时,受母公司拿地项目与交付项目面积较往期缩减影响,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同样下滑34.6%至2.2亿元。
华润万象生活管理层解释,这一下滑是由于“公司剥离了部分盈利能力偏弱、库存成本高、增长潜力有限的业务,并着力推动核心业务向平台化、轻资产化的模式转型”。
业务调整期的阵痛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报告期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75.1亿元,较2024年末的95.99亿元下降21.7%。与此同时,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28.23亿元,回款压力较大。
“当前物管行业进入调整期,对于公司来说需要重找定位,重构业务赛道。”
面对业务结构挑战,华润万象生活积极推进“2 1”业务模式转型,即商业运营物业管理大会员体系。但其能否凭借这一业务模式和会员经济突破重围,仍需市场检验。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物业第一股”生死劫
物管“铁娘子”出征
物业“撒钱”抢豪宅
保利物业185位员工“痛失”5000万大红包
主业不振,这家物企并购“续命”
豪赌机器人梦想,这家物企现金流告负
相关标签:
物业K线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