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漓岛音乐节的盛况,再度让全球聚焦澄迈时,“文化澄迈·十二乐章”也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而“澄迈奢飨”农文旅品牌产品蓄势待发、闯向全国,又有中国首部AI国风音乐剧《心安东坡》在澄迈上演……一个个鲜活的文化IP正在澄迈生长、破圈,构成了一幅层次立体、张力十足的文化新图景。

文化的力量,浸润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厚植在千年底蕴的澄迈沃土,并因此成就了澄迈独特的文化禀赋与人文涵养。当锚定“青年澄迈”“文化澄迈”“数智澄迈”“幸福澄迈”的战略定位后,澄迈走出了一条人文与经济交融的创新发展路径。
“文化澄迈”为澄迈持续领跑带来了“元动力”,而新IP构成的文化肌理,更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文化澄迈·十二乐章,为公共文化品牌升温加码
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引领海南……这些都是澄迈的关键词,但不完整;富硒福地、长寿之乡、绿色名县……这些澄迈的金名片,略显传统。
今年3月,以“乐赏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月在加乐镇率先启动,由此拉开“文化澄迈・十二乐章”的序幕——全县每个镇各挑大梁,每月聚焦一个主题,至少主办一场主题活动,全县的活动分为12个篇章,整个活动从形式、内容、编排等多个维度发力,做到“镇镇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一镇一焦点。
此前,基层文化建设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活动形式陈旧、专项资金不足等诸多困境,特别是传统形式与群众需求日渐脱节。
“文化澄迈·十二乐章”无疑是一场谋定而动的创新实践,既要接地气直达基层,又要冒热气精准适配,还要拉人气文旅融合……澄迈县委、县政府在文化创新中破题,在探索实践中起效。作为澄迈县‘1+12+365’全年活动体系的核心,“文化澄迈·十二乐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喜闻乐见的文化IP,涵盖了文艺演出、民俗活动、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数智文化等互嵌共融。
当历史的深度赋予发展厚度,文化的温度将更加滋润创新进取的土壤。自上而下整合优质文化资源,自下而上激发内生动力,“文化澄迈·十二乐章”建构了公共文化品牌的新高度。
引育IP,“火”起来 “潮”出圈
如果说“十二乐章”是文化澄迈的筑基之作,那么引育的文化IP集群,则代表着澄迈逐步向国际文化新兴之地华丽转身。

漓岛音乐节,一个集音乐、艺术、文化于一体的青年盛会,首秀便引来5万客群,而第二届漓岛音乐节更是以国际视野、汇世界之声,成为国际青年群体又一热捧的狂欢IP;东坡文化,让澄迈跻身“苏轼圈”,从“东坡讲堂”到“东坡书房”,从系列活动到接力承办2025年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澄迈渡口见证了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更丰盈了澄江迈岭的情怀包容;游戏电竞,百大游戏厂牌纷纷在澄迈落地生根,科技催生的文化“新三样”,让澄迈不断凸显出数字文化的鲜活印记;澄迈半程马拉松,让运动健康爱好者律动澄迈、跑出热爱……多元文化IP勾勒出文化澄迈的鲜活肌理,“以文塑城”已然成为落地见效的坚实行动。
不止于此,澄迈引育的文化IP集群依然在日渐繁茂。每个镇域都形成独特的文化IP,仁兴镇“三月三”文化节通过黎锦手作、传统服饰展演活化非遗记忆;桥头镇借地瓜文化节串联农耕研学与骑行赛事;永发镇以稻收文化节演绎“火热生长”的农耕文明……这种“一镇一品”的布局,让游客能从一杯福山咖啡里品味南洋风情,从一场装军巡游中读懂民俗传承,实现了文化从“抽象符号”到“具象体验”的转化。

“火”起来,是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潮”起来,是因把握风口、IP赋能。
文以兴业,文化澄迈的生长逻辑
文化澄迈,不仅成为“以文化人”的抓手,也成为“文以兴业”的金钥匙。
一项影响深远、惠泽长久的决策,需要勇气和毅力。从顶层设计到资源统筹,“文化澄迈”在日渐改变干部群众的认知与见识,这是“能干事、干成事”的新平台,也是“大传播、大影响”的新舞台。
“十二乐章”的精髓就是“文艺赋美乡村”,以文化澄迈为笔,描绘出澄迈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新画卷。文旅融合、文创产品等,也是挖掘澄迈多元价值潜力的有效方式,激活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动能,让乡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在澄迈,甚至数字文化,也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象征。南生态软件园、游戏出海众创空间、第三街区(已更名为“青澄里”)等俨然成为文化打卡点。产业根基一直是澄迈的底气,在文化澄迈的浸润下,完美呈现出文化与产业的互动关系。
“要出海、来澄迈”成为澄迈最响亮的Slogan,而文化所具有的原生国际属性,也与澄迈这一战略决策珠联璧合。一方面,出海全球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增长潜能;另一方面,文化澄迈也为拓展全球营造了坚实的软实力底座,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是国际传播、文明互鉴的有力支撑。

做大做优文化资源体量,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这也是梳理文化澄迈的生长逻辑后的结论。
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文思成势、击鼓催征。澄迈正在进行的文化创新实践,具有非凡的样板意义,文化澄迈,也是高质量发展可借鉴的新范本。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